历代诗人名家

从屈原到纳兰性德,跨越两千年的诗歌传承,感受不同时代诗人的独特风采与文学成就。

全部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1
林璁,字玉相,永年人。雍正丁未进士,改庶吉士,授编修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2
林扬声,清道光年间(1821~1850)人士。生平不详。(施懿琳撰)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2
清福建侯官人,字勿村。道光十六年状元,官至云南巡抚,同治间罢归。主正谊书院讲席十余年。有《松风仙馆诗草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2
范元亨,初名大濡,字直侯,江西德化人。咸丰壬子举人。有《问园遗集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1
林宗衡,字文从,号竹坼,淡水人。清道光年间(1821~1850)岁贡生,有文名。〖参考《百寿诗录》,陈墩厚藏本。〗(施懿琳撰)
清 · 1739-1816年
作品数:3
林朝英,林朝英在台南三界坛兴筑宅第,名曰「蓬台书室」,悬挂「一峰亭」木匾,才华洋溢的他在这里尽情地创作,蕉石白鹭、风荷影梅的潇洒泼墨,擅长运用竹叶体行楷、鹅群体草书,将豪放奇秀的笔意镕铸于绘画之中,大胆粗犷的飞白用笔,...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3
林茜,字素园,号梅村,济宁人。官武邑知县。有《偶存草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1
范挹韩,略历不详。存诗一首,见连横《台湾诗乘》,今据以移录。(吴福助撰)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4
法良,字可盦,满洲旗人。历官江南河库道。有《沤罗盦诗稿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3
林豫吉,字不飞,福建长乐人。康熙甲戌进士。有《松址集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1
林琼,清嘉庆年间(1796~1820)人士。生平不详。(施懿琳撰)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1
林荃,字元草,古田人。诸生。有《放鹤楼诗集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1
林次湘,字佩香、秋兰,别号香谷女士。光绪年间人。十九岁适新竹生员蔡启运。窈窕静好,更好诵诗,为诸妾之冠,才艳尤称绝代。不仅工书、善画、能琴,诗文尤其绵丽清微,超过乃夫。并参与诗社活动。日人中山樵评:「澄汰众肤,婉约可诵」〖参考王国璠、...
清 · 1858-1925年
作品数:4
林宝镛,字克弘,号笙斋。彰化人。光绪十一年(1885)曾从栋军统领林朝栋击败侵台法军;光绪十四年(1888)复从栋军平定彰化施九缎之变,获赏戴蓝翎,以知县补用。日治时期因任职南投办务署、公学校而定居当地。其诗、书、画兼擅,...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2
林镐,字远峰,龙岩人。有《双树生诗草》。
清 · 1699-1785年
作品数:2
清山东胶州人,字直方,一字镜野,自号迂斋。乾隆六年举人,授大理寺评事。性淡泊,不谐俗。学宗王阳明。博通诸经,尤邃于《春秋》。文章跌荡有奇气。有《春秋取义测》、《学古编》等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2
范起凤,字紫庭,宝山人。诸生。有《瘦生诗钞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3
林玉文,清道光年间(1821~1850)人士。生平不详。(施懿琳撰)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2
范仕义,字质为,号廉泉,保山人。嘉庆甲戌进士,官如皋知县。有《廉泉诗钞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0
林瑛佩,字悬藜,莆田人。云铭女,拔贡郑郯室。有《林大家诗钞》。
清 · 1834-1894年
作品数:4
林汝梅,林占梅之弟。乳名清潭,字若?,一作若村,新竹人。好交游,有乃兄之风。光绪初入泮。1880年福建巡抚岑毓英架设大甲溪桥,倾力襄助,颇受赏识。1882年给垦南庄一带土地,得移屯三湾之竹堑番社之协力,招抚狮头驮、狮里英、田厝、...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3
清福建侯官人,字惠常,号芗溪。道光十九年举人。治经精博,兼长诗笔。生平足迹半天下。尤留心时务。与魏源等相知。所作《平夷十六策》、《破逆志》、《射鹰楼诗话》,多述鸦片战争间抗英之事与对策。有《衣山房诗集》、《小石渠阁文集》、《三礼通释》等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1
林家桂,字辛山,吴川人。嘉庆甲子举人。有《见星庐诗稿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0
范轼,字亦坡,号眉生,黄陂人。光绪戊戌进士,授兵部主事,历官抚州知府。有《秀蕻园集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0
法枟,字舆瞻,号书山,胶州人。康熙己未进士,官大理寺评事。有《书山草堂稿》。
清 · 1847-1901年
作品数:0
清福建安溪人,字氅云,又字铁林,晚号怡园老人。光绪八年举人。官工部郎中,保道员,加按察使衔。少有大志,好谈兵,时人比之杜牧、陈亮。中年渡海至台湾,客唐景崧幕中。与林时甫筹海防,毁家纾难,抗御日寇。内渡后,乡人延聘掌教书院,...
清 · 1631-1692年
作品数:0
清江南长洲人,原名云威,字秋涛,号伏庵,自号杜圻山人。范允临子。顺治十四年举人。康熙中召博学鸿词,授检讨,分纂《明史》,以故告归。居乡廉静,筑万卷楼,储书二十四椟,皆手自校订。工诗古文词,好掖引后进,子弟多有成就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0
林松,字鹿木,山东福山人。清嘉庆年间(1796~1820)曾游台湾。〖参考连横《台湾诗乘》,台银本。〗(施懿琳撰)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0
林用霖,字亨父,泰顺人。诸生,官霞浦典史。有《望山堂诗续》。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0
林邦彦,清道光年间(1821~1850)人士。生平不详。(施懿琳撰)
清 · 0-0年
作品数:0
林振芳,原籍晋江,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)凤山县岁贡〖参考卢德嘉《凤山县采访册》〈科目〉。〗。(黄美娥撰)
清 · 1860-0年
作品数:0
林登庸,清台南大目降(今台南县新化镇)人,台南州新化公学校毕业后,曾受聘为该校雇员。大正十一年(1922)新化公学校卒业生举办同窗会,并为林登庸、小田平六、大井恒吉以及故校长酒井达等人建立纪念碑,以其筹建大目降公学校有功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