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山

宋普州安岳人,字允南。初名献能。时称鸿硕先生。嘉祐二年进士。熙宁末,为秘书丞、通判梓州。邓绾荐为台官,不就,退居二十年。后范祖禹荐于朝,官终祠部郎中。有《春秋通解》、《冯安岳集》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无心宜与物相期,既歇须行似不疑。
出处休将人事说,功名多在老成时。
胸中白练何妨洁,足下青云岂自知。
为掾初逢幕府开,便将清望属非才。
重来门下经年后,始见天边促召回。
况有平生馀事业,此行高步脱风埃。
直道崎岖出禁林,江湖长有爱君心。
五年汉法更张际,千里潼江惠泽深。
天下鹓鸿方得侣,道傍桃李正垂阴。
共随春色探幽奇,春到山中未几时。
啸傲烟霞凌绝顶,毫芒人物乱交逵。
已登高阁临清旷,更羡轻舟泛渺弥。
阆水兼山斗晓光,星轺亲按古村乡。
临江麦陇烟云翠,夹道林花锦绣香。
使旨天边劳按察,人情车下见欢康。
元丰内舍初公选,开宝中秋定试期。
四海诸生趋盛集,一朝新议破群疑。
人传学榜才张后,驿递家音未到时。
数程奔走倦征车,喜过蓬仙旧隐居。
秀气峰峦排户牖,清风楼阁锁图书。
一从高步东山起,重见深秋少室虚。
牛峰秋色翠相摩,还上凌云宴绮罗。
黄菊纵逢佳节好,清欢不似去年多。
僧房次第依重到,霜月萧条且强歌。
山水清音绕翠微,一亭风物里中稀。
为怜鱼钓生平处,还向功名事了归。
白傅歌童聊自适,庄生鸥鸟自相依。
归来何处解尘襟,幽径寻轩入茂林。
身到静中方有我,事除诗外更无心。
江山相就能清景,桂柏新成已翠阴。
野亭何处访仙翁,安乐风烟迥不同。
千里清泉来塞外,四时佳景出山中。
偷身暂逐禽鱼乐,放意翻成笔砚工。
经世才高若命何,微茫骚雅寄编摩。
纯音已落人间久,孤愤犹存集外多。
喜看仙巢鸣鸑鷟,重闻古匣奏云和。
七言常爱中山好,百首犹存外集多。
大约晚年知性命,一时清韵入中和。
森张剑戟虽无敌,隐约瑕疵惜未磨。
镇雅墙阴看早梅,满城惟此一株开。
已驱禽鸟工夫尽,才共宾僚宴赏来。
月照寒姿凌画烛,风传香蕊堕清杯。
何事年年拥使麾,放身闲处避危机。
为思清汉还重去,犹厌承明未肯归。
天上荣途方策足,林间轻霭尚沾衣。
闻在幽轩隐使华,合归清望戴重纱。
手持温诏方行道,堂有慈亲即是家。
得意乡山频上看,异时蓬岛合重夸。
缭绕川原又载驰,人情风物共依依。
胶舟野水涸将尽,卷雨岭云寒不飞。
岂惮长途劳使传,尚寻清景扣禅扉。
圣贤中道意何如,历历樊川论谏书。
要在致君成德业,不当沽直徇名誉。
平生忠义倾心际,后日经纶试手初。
天庭高议破群奸,先帝曾将侍从班。
谈笑一辞双阙去,缙绅遗恨十年间。
倾朝每忆刘蕡对,侧席才闻贾谊还。
亭榭轩窗处处开,清晖嘉致号为魁。
群峰有景互争出,一水无声相向来。
已借寒光摇棨戟,莫辞欢赏费瓶罍。
传闻山下数枝梅,不免车帷暂一开。
试向林梢亲手折,早知春意逼人来。
何方归路参差见,更托严风次第催。
地接松扶绝塞边,星居人户种畬田。
语音高亢关中俗,风物萧疏剑外天。
一失羁縻生堡障,十分流运费刀泉。
曾对炎蒸忆静便,偶逢佳节思超然。
相将绝顶孤高处,剩看清秋几许天。
虽欠笙簧留席上,犹胜风雨傍篱边。
使轺西走奉军期,万货泉流向武威。
才伴江声关外去,又随秋色日边归。
千寻蜀岭供吟稿,一道秦川照锦衣。
叠叠巴山走使轺,不辞岩险奉宽条。
频来马足行应惯,重见民情喜自谣。
雨过寒林微带雪,风生幽谷静闻樵。
莫逆真心际混茫,岂将生死系存亡。
已骖云雾朝丹阙,犹蜕衣冠寄异乡。
姓氏不传灵秘录,精神长在发圆光。
放辔深穷物外天,少偿游恨十馀年。
诸仙羽化曾由此,千载岩居尚宛然。
门转青溪空水石,室存丹灶养云烟。
徒御纷纷拥剑关,蜀人感泣送公还。
欲知千里讴歌意,半在百篇文字间。
风霰道途方过阙,烟霞旌旆更寻山。
乖崖威重兼之恕,正献纯风重以和。
高世清名公取尽,经邦馀事蜀沾多。
二江遗爱流长在,双剑铭功壁屡磨。
白虎前峰数尺高,露华萧飒满征袍。
只知眼底簿书静,岂意山中车马劳。
石夹雨馀重按辔,草间风动几横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