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曾此栖心过十冬,今来潇洒属生公。


檀栾旧植青添翠,菡萏新栽白换红。


北面城临灯影合,西邻壁近讲声通。

白首萧条居汉浦,清吟编集号檀溪。


有人收拾应如玉,无主知音只似泥。


入理半同黄叶句,遣怀多拟碧云题。

麓山南面橘洲西,别搆新斋与竹齐。


野客已闻将鹤赠,江僧未说有诗题。


窗临杳霭寒千嶂,枕遍潺湲月一溪。

威仪何贵重,一室贮水清。


终日松杉径,自多虫蚁行。


像前孤立影,钟外数珠声。

一法传闻继老能,九华闲卧最高层。


秋钟尽后残阳暝,门掩松边雨夜灯。

禅言难后到诗言,坐石心同立月魂。


应记前秋会吟处,五更犹在老松根。

火云如烧接苍梧,原野烟连大泽枯。


谩费葛衫葵扇力,争禁泉石润肌肤。

剥皮刺血诚何苦,欲写灵山九会文。


十指沥乾终七轴,后来求法更无君。

长想寻君道路遥,乱山霜后火新烧。


近闻移住邻衡岳,几度题诗上石桥。


古木传声连峭壁,一灯悬影过中宵。

连夜因风雪,相留在寂寥。


禅心谁指示,诗卷自焚烧。


语默邻寒漏,窗扉向早朝。

匡社经行外,沃洲禅宴馀。


吾师还继此,后辈复何如。


江上传风雅,静中时卷舒。

万国争名地,吾师独此闲。


题诗招上相,看雪下南山。


内殿承恩久,中条进表还。

善卷台边寺,松筠绕祖堂。


秋声度风雨,晓色遍沧浪。


白石同谁坐,清吟过我狂。

七泽过名山,相逢黄落残。


杉松开寺晚,泉月话心寒。


祖遍诸方礼,经曾几处看。

独携谭柄去,千里指人寰。


未断生徒望,难教白日闲。


空江横落照,大府向西山。

忆别匡山日,无端是远游。


却回看五老,翻悔上孤舟。


蹭蹬三千里,蹉跎二十秋。

楚外同文在,荆门得信时。


几重相别意,一首晚秋诗。


日暮山沈雨,莲残水满池。

山下人来说,多时不下山。


是应终未是,闲得且须闲。


海面云归窦,猿边月上关。

我衰君亦老,相忆更何言。


除泥安禅力,难医必死根。


梅寒争雪彩,日冷让冰痕。

万物都寂寂,堪闻弹正声。


人心尽如此,天下自和平。


湘水泻秋碧,古风吹太清。

故园虽不远,那免怆行思。


莽苍平湖路,霏微过雪时。


全无山阻隔,或有客相随。

百病煎衰朽,栖迟战国中。


思量青壁寺,行坐赤松风。


道寄虚无合,书传往复空。

入寺先来此,经窗半在湖。


秋风新菡萏,暮雨老菰蒲。


任听浮生速,能消默坐无。

春山谷雨前,并手摘芳烟。


绿嫩难盈笼,清和易晚天。


且招邻院客,试煮落花泉。

五老回无计,三峰去不成。


何言谢云鸟,此地识公卿。


梦愧将僧说,心嫌触类生。

名山知不远,长忆寺门松。


昨晚登楼见,前年过夏峰。


雨馀云脚树,风外日西钟。

往年吟月社,因乱散扬州。


未免无端事,何妨出世流。


洞庭禅过腊,衡岳坐经秋。

天策二首作,境幽搜亦玄。


阁横三楚上,题挂九霄边。


寺额因标胜,诗人合遇贤。

此去清凉顶,期瞻大圣容。


便应过洛水,即未上嵩峰。


残照催行影,幽林惜驻踪。

彼此垂七十,相逢意若何。


圣明殊未至,离乱更应多。


澹泊门难到,从容日易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