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朝云未散白笴陂,落日已过铜陵西。
不向人间生皓发,直寻仙客上青溪。
杜子风情春水波,至今诗句使人夸。
不知朽骨犹存否,山上年年黄菊花。
野兴更周遭,应迟问大刀。
山房逢雨好,人意与秋高。
多谢烹鲜乳,还令厌浊醪。
向长不愿富,折像患不贫。
奇祸伏所慕,藏身有馀珍。
向来东陵侯,岂似种瓜人。
周党不受禄,严光不为公。
皆当建武圣,固守空山穷。
丈夫各有志,未必不合中。
长孺濮阳人,十世士于卫。
矫制发仓廪,河内被恩霈。
辞令守东海,卧阁动经岁。
愚智纷纷总一丘,身心役役谩多忧。
山林未必胜城市,触处能欢即自由。
忿欲丧躯真狂死,孝忠致命胜偷生。
此心一片阳刚德,莫遣纤毫暂不明。
紫琼润洁墨花香,独坐小窗春昼长。
拈笔题诗随意拙,近来不复省钟王。
雨过云衣已半除,深渊绚烂剖骊珠。
阴晴明日犹难料,未必中秋此夜如。
世事浮云频改换,月华千古祇清新。
炎风暑气常侵客,纵有凄风亦可人。
百岁中秋几月明,长先十日候阴晴。
清风不觉传三鼓,又恐冰轮碾女城。
三麾一节已难堪,更蒙天恩馆职忝。
居士本来还旧服,丛祠犹复戴华簪。
身微国效将安用,家窃官供只自惭。
四天围一地,浊少判清多。
人气翻相敌,无如俗物何。
孤忠不屈赴湘流,甘与干逢地下游。
若共蛟龙争口食,何如附会楚王休。
桥石天台水谷帘,峰回秀拥更深严。
我来便欲兼忘世,少立清风为拂髯。
娇鸟笼中晒绿衣,雄鸣高树不思归。
去年寒食今年梦,曾向西楼共学飞。
惜此珊瑚玦,栖之薜荔床。
青山围坐密,白日放歌长。
客久违朝籍,人谁问夕郎。
此世何多幸,予生厚自怜。
简书方厉禁,裘葛屡催年。
正是稊能熟,其如橘不迁。
削迹边山邑,投身傍海城。
驱驰悲世事,出处愧家声。
学术元求志,文章岂为名。
宿雨池馆净,闲官造请稀。
石榴朱夏色,山鹊青云飞。
遐瞩临风槛,冲襟散暑衣。
日昃不复午,落花难归树。
人生能几何,莫厌相逢遇。
世上岂无飧玉法,垆中亦有化金方。
不如去学刘玄石,一饮三年入醉乡。
年年天北递离忧,此日城西思倍愁。
正拟封书凭雁翼,又逢挝鼓竞龙舟。
乔椿锁翠皆无恙,棣萼舒红亦寡俦。
同亭存石磴,古木亦清幽。
永日未徂暑,凉风暗递秋。
蓟北音书断,填南羽檄稠。
居临流水萦纡,门对青山突兀。
四时风月云烟,总是吾家旧物。
但知安分休休,不作书空咄咄。
性耽闲澹拙趋奔,一任旁人笑我村。
自负疏狂抱奇气,平生不欲受人恩。
廿四桥头昨岁。
十一陵边今岁。
江北又江南。
出城跨驴路幽敞,樱桃树上仓庚响。
到寺残日已西匿,看竹湿云已东往。
山中夜雨五更骤,门前溪水三尺长。
晨雪欲渐霁,出门念何之。
山墅此轩豁,屡来诚不辞。
当户照高梅,繁花何离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