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入门修竹耸琅玕,坐久香风拂画栏。
春色正秾双桧静,朝光初上一峰寒。
翠萦虚室尘襟阔,冷逼疏窗夜梦残。
蔽空秾绿门前路,匝地疏苗户外村。
暂宿云房叩虚寂,红尘意味不堪论。
万点梢头烂晓霞,谩随闲世斗春华。
孤根自是生穷僻,未必轻输别圃花。
渐侵晚景尤便静,不出忙中岂爱闲。
休问骅骝与蛙黾,会须投绂老青山。
蔽日芳林迷去路,被蹊落叶误行踪。
转岩却见层峦出,知是仙山第几重。
小雨初回作暮寒,断崖壁立夕阳间。
一襟清兴无人语,旋拂禅床卧看山。
西风壁立苍崖瘦,一水湍流怒浪翻。
云外不须求紫府,只应此景是桃源。
苍崖千仞入寒云,一水分流照眼新。
潭孕蚌胎珠弄月,石藏虹气玉蒸春。
轮蹄自老青山路,香火谁闲白日身。
南山地久与天长,磐石安基势永昌。
亿世皇图齐不拔,万年圣寿等无疆。
漫陪仙吏访仙乡,仙室倾颓径路荒。
碧草护坛麇有迹,红桃照井水浮香。
岩边鹤返曾千岁,梦里丹分近一囊。
寒窗一穗篆烟斜,纸帐孤眠对月华。
信是道人风味别,枕边只欠着梅花。
浈阳富佳致,无以过南山。
山高雄地理,万丈亲云端。
攀援临绝顶,气象非尘寰。
日高风软不生尘,十月湖山暖似春。
绿绮抱来人不至,几时容我唤真真。
湖上清游乐有馀,玉山未倒不须扶。
后堂深处无人到,尚许鸱夷托后车。
结屋临流老此身,溪头顾我更情亲。
不于南墅多栽橘,只恐东坡解笑人。
地窄虽无三径乐,心和赢得四时春。
安心是药本非禅,遇胜欣随意所便。
嚼蕊拈花身老矣,穿云涉水思茫然。
行逢酒伴操觚去,倦憩僧窗借榻眠。
千丈云根荫此邦,沈沈寒影卧秋江。
潭空映日苍虬动,烟暖翘沙白鹭双。
梦觉滩声喧客枕,吟馀竹色满僧窗。
冲雨入穷山,山民犹闭关。
橘垂茅屋畔,梅映竹篱间。
奇石依林立,清泉绕舍湾。
积雨郁愁思,初日破春泥。
胜处欲何往,游情翻自迷。
柳招追绿渡,梅引逐香蹊。
窗前松竹翠连山,窗下弦歌昼掩关。
雪里忍看梅欲吐,烟中遥认鸟知还。
声外闻和岂待言,棒头犹是老婆禅。
如何更被文殊惑,却道维摩但默然。
腊穷春到不须臾,霜下陈根岂用锄。
若信雕荣如转毂,故应摇落有扶疏。
未暇南山访隐居,只应无处不逢渠。
凭君一省从前梦,莫叹离群岁又除。
天造其山,在贵之阳。
二十四峰,拔地峭刚。
其山维何,如彼玉苍。
吁然碧玉洞,屹立分双户。
天生护佳景,常恐尘土污。
雨夜宿山斋,夜深雨声息。
石室含馀清,风枝堕残滴。
两峰高插碧天寒,虽得春风雪未干。
谢屐自忘登览倦,草堂终日凭栏杆。
平生登塔与登楼,乱尽乡心送尽愁。
试上南山山下塔,依前怀古复悲秋。
圣主崇儒本,文宣教愈□。
严祠加整葺,贤守□遵依。
将欲更□□,先来相翠微。
青山叠叠水重重,古道才容匹马通。
飞鸟自由啼晚照,落花无著趁春风。
岩前积霭参差绿,天末馀霞点缀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