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无力因风落地迟,劳劳催老鬓边丝。
暗随红日人难避,尽化缁衣客未知。
沙路踏来迷草色,香泥飞起上花枝。
雨过银床草色深,照人秋水绿沉沉。
风吹不到冰难合,日影无多昼易阴。
石藓积成鱼出穴,高梧凋尽月当心。
分光照字抵青藜,伴我秋窗夜咏题。
莫道出身原小草,等闲飞上与星齐。
浑身生就甲和兵,蠢尔无肠太薄情。
到底未忘公子性,高低不识乱横行。
一夜凉风催晓露,半林黄叶恋斜晖。
也知树小栖难稳,欲曳残声向远飞。
声声哀怨出林业,琴自无弦曲自工。
尽汝抑扬鸣驿路,是谁赏识到焦桐。
莫笑涂鸦到处忙,传来墨迹俨君王。
霜高陇北淩飞白,叶下江南榻硬黄。
赝本一时凭刊落,鸿才几辈奋翱翔。
老蛟起陆泽龙潜,阅世茫茫百感添。
蝶使无才威已挫,蚁王有智弱能兼。
空馀豪怒凭蛙轼,莫遏横行剪蟹钳。
鱼生八足背无鳞,海洞悠悠寓此身。
偏有渔人来捕取,居然桀石欲投人。
小草形如白蒺藜,蒙茸海外亦生之。
刺裙名字中多刺,好读鸡鸣戒旦诗。
锅盖呼名奈俗何,鲼称江赋亦传讹。
澎湖唤作琵琶好,鱼更多于饭甑多。
蚁子曾闻堪作醯,澎湖佳味有丁香。
京都可惜无人寄,崇效花前客未尝。
秋去春来满水村,夜深飞扑一灯昏。
避罗不免仍投网,一样同为釜底魂。
鹦鹉飞来大海中,绿毛红嘴宛然同。
剧怜有翅身无足,谁把金绦锁玉笼。
胎生闻说有鲨鱼,多少鲲鲕出尾闾。
入腹依然容乳哺,此中空洞定何如。
刺如猬集形如鼓,应比河豚毒几分。
只道世间成弃物,燃灯亦足照缤纷。
有酒何须好模样,大螺如斗小如瓯。
古来饮器知多少,试问何如智伯头。
滇池翡翠珍如玉,合浦蠙珠累作花。
何以此间文贝好,人人压戴帽檐斜。
赤足扪来恣大嚼,琵琶虫向沧波跃。
倘逢海客语瀛洲,个个当年王景略。
朝餐不意进龙虫,入口居然脆且松。
是植是潜都不辨,中无肠胃两端同。
非石非虫亦非鳖,腹纹隐隐作螺纹。
怜他枯绝偏能活,著醋依然匹耦分。
有角无鳞俨若螭,云多阳气助生孳。
世人不惜千金价,冻死波中尚不知。
从来山海孕精灵,钟乳千年百岁苓。
欲觅神仙问真赝,澎湖何处有空青。
曾向黄州探怪石,又看文石到澎湖。
磨砻半借人工巧,笑问坡翁入供无。
老蚌无成老水滨,珍珠吐尽不堪珍。
平生自是甘瓢饮,半个壶芦尚挂身。
螺杯五色灿生花,海外磨成只几家。
遗我故人斟酒看,不知可否抵银槎。
偶然脱却螳螂口,又是临风响遏云。
休认而今栖处稳,枝头黄叶已纷纷。
纷萤营夜苦奔驰,腐草前身不自知。
瑟瑟金风霜露下,可知光耀几多时。
负山无力枉张戈,团扇功微奈尔何。
莫再成雷喧暮夜,穷黎膏血已无多。
疑他天地竟无秋,鼓翅营营闹不休。
一霎炎威何处去,谗人今日也低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