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吴樯东风晓来入,楚客齐桡暮去急。
行人西,行人东。


逢迎送归景不同,夕日春烟一望中。

天际卓寒青,舟中望晚晴。


十年关梦寐,此日向峥嵘。


巨石凌空黑,飞泉照夜明。

暑气时将薄,虫声夜转稠。

江湖经一雨,日月换新秋。

有景堪援笔,何人未上楼。

倚杖聊摅望,寒原远近分。


夜来何处火,烧出古人坟。


野势盘空泽,江流合暮云。

宿鹭分行落照边,村藏深树远吹烟。


天然诗句无人识,划记寒沙抄一篇。

山鬼暖或呼,溪鱼寒不跳。


晚景愈堪观,危峰露残照。

长夏淮天郤似秋,居人未解白貂裘。


云起岱山时涨雨,风迎沧海欲横流。


日边渴问长安使,天际频瞻贾客舟。

田庐非一处,微径自相通。


日下耕钓息,林边言笑同。


此虽人问俗,独有方外风。

避暑高楼上,平芜望不穷。


鸟穿山色去,人歇树阴中。


数带长河水,千条弱柳风。

嵩台旧路昔曾经,回首山川入渺溟。


雨过停舟动高兴,白云飞去数峰青。

岫云高去雁低飞,竹杖扶身上翠微。


带露摘茶香湿袖,入林收栗棘牵衣。


经旬鸟道生苔藓,昨夜螺岩老蕨薇。

凉飔送残暑,薄暮一登台。


天地无门户,秋声何处来。


白衣变苍狗,紫陌生黄埃。

沙白江青落照红,沧波老树动秋风。


天光与水浑相似,山面如人了不同。


千古周郎馀事业,一时曹孟谩英雄。

郊原极目思依依,楚木连天楚树微。


远浦潮生人独往,寒林风静鸟双归。


泥涂自觉朋游好,日月偏催旅鬓稀。

晚来花雨湿诗囊,独上邮亭望大荒。


南尽海邦诸郡浅,西来天上一江长。


渔歌落日还孤艇,树隔啼莺背短墙。

楼远见诸山,目短意不尽。


天阴水怪兴,碧玉所以镇。

一望一延缘,诸山进目前。


乡邦无一老,知旧半重泉。


黄叶寺旁下,白云池上连。

极目杳无际,连山接素秋。


云迷粤岭树,日涌大荒流。


饥雀喧枯木,寒乌薄晚楼。

白屋临秋水,幽期可奈何。


坐观凫鸭乱,远眺风云多。


荒树连斜日,寒烟落晚波。

石城乌,初啼歇。
一线寒江万里秋,六朝残日殷如血。

一阁纳万象,危阑俯渺茫。


白沙难认月,黄叶易为霜。


宿鸟投烟屿,归樵趁野航。

风顺掠口岸,直觉市声沸。


转瞬西门高,晚色幂江气。


醉诵琵琶行,寄兴岂无谓。

跨城作州治,阴晴巧变幻。


庐峰翠色老,逐日供远盼。


白云擘碎绵,随地卷舒惯。

每依小港泊,地名莫能审。


才逢江面宽,岂顾风色凛。


眺空强禁寒,破浪可痛饮。

大江雪月灿,维舟略无惮。


天地开画图,付与快士看。


几声塞北鸿,千里江南岸。

榕叶阴阴未著霜。
浅寒犹试夹衣裳。
雾浓烟重遥山暗。

亭皋霜重飞叶满。
听西风断雁。
闲凭危阑,斜阳红欲敛。

齐右流风想至今,幽怀寥落起孤吟。


南还暂断思乡泪,北望仍悬恋阙心。


禾黍收残寒雀少,牛羊归去野烟深。

久住青山性未驯,出山何似入山频。


猿声岂为催归客,江色长疑送去人。


沙上白鸥寒照水,祠前青竹静临津。

山路初晴槲叶香,青林赤碛带横冈。


玉隆山后平田少,柳下人家是石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