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山云出山无一钱,日日醉倒春风边。
采蘋桥南徐孺子,白酒初熟留神仙。
化工欲使聚群灵,上下凿开洞府深。
云放碧峰蓝掩映,溜回小涧云浮沉。
至神莫测圆湫水,泽润能成大旱霖。
四海谁知己,江涛正渺然。
山林聊偃息,岁月易流连。
行李清霜晓,荒祠落木天。
无可奈何生午凉,暮年王粲更情伤。
一川水净鸥能白,九月秋归蝶自黄。
洛下篇章还独咏,辽东城郭正相忘。
郫县七十寺,棋布于郊坰。
景德当道衢,宝塔腾青冥。
其间西禅院,地胜景物灵。
我行不识洞霄门,但怪东来见紫氛。
玉帝衮衣明日月,仙官剑履会风云。
箬根也有灵丹助,芝草畴非协气薰。
紫府清都不可梯,何年宫阙下迁移。
飞来殿阁风雷架,逼近岩崖日月驰。
境静固宜真圣宅,地灵唯许列仙知。
断鳌立极天不崩,谁著天柱东南方。
浑沌无窍不斧凿,谁开九锁如回肠。
栖真其人今在否,天坛千载空苍茫。
神仙谁道杳难穷,老俗相传住此宫。
山裂旧分三岛洞,羽飞曾驭九天风。
玉为双阙无尘到,云作丹梯有路通。
山脚回环插远浔,碧琉璃上玉为岑。
共怜采鹢风前试,正值沧波雨后深。
应为莼鲈轻去国,遂令胡越尽同心。
白云楼殿翠林开,终日轩窗四面山。
却愧劳生多事客,清凉分得片时闲。
支径萦纡路似穷,疑非琼馆洞霄宫。
虽烦绿野诸公领,谁到青山九锁中。
栝隐又深千嶂月,笋将犹欠一枝筇。
肩臂成洼古石存,雨乾不受野苔痕。
道人未用夸神力,自是山王不动尊。
天下有力可移山,底事秦鞭不作难。
我却笑渠精卫石,一生愁绝海漫漫。
芙蓉已入双林寂,山谷今传佛祖衣。
千里客来何所遇,夜堂人静雨霏霏。
洞府幽深幸许探,危峰削玉与天参。
凡心洗涤今无妄,仙迹微茫要指南。
俯涧长吟舒逸兴,倚岩小酌助清谈。
桐枝手植有桐孙,二纪重来愧此身。
三匹衣鱼联贵仕,十洲轩冕接清尘。
耕桑虽喜多新陇,耆艾堪嗟少故人。
路尽清溪逼画图,乱云深处插天都。
雾开虎豹文姿出,松隐龙蛇怪状孤。
吐焰香砂收火齐,凌虚精舍碍灵乌。
天然一穴透融光,广阔能容万顷篁。
翻念尘寰苦炎热,人人付与一襟凉。
偷闲切欲访岩扃,恍若桃源洞里春。
平世自无忧国事,徘徊愁见避秦人。
清江一曲抱村流,古柏千茎绕径幽。
天畔峰峦俱秀峙,壁间珠玉烂凝眸。
遥观细菊重岩下,共作携壶九日游。
灵岳峰前游古观,此中何别蕊珠宫。
五云仙客形皆异,十洞烟花景不同。
鍊药炉香金石气,醮星坛冷薜萝风。
人中令德居高地,天下精蓝占好山。
四绝名标清世上,十方僧聚白云间。
二龙珠照看经静,双鹤泉供洗钵闲。
何处足清凉,山南古石堂。
溪沙留虎迹,水影上僧房。
万景因深僻,无人为发扬。
好风吹我来洞天,云山九折相回旋。
苍虬绾结锁清润,翠蛟飞舞鸣潺湲。
一从大涤豁心目,披蒙蹑径登来贤。
江澜洄洑啮山根,山裂岩开石室存。
溺鬼夜呼千嶂黑,蛰龙晨起一川浑。
金沙试决通泉脉,翠壁闲题破藓痕。
碧崖石室俯清涟,蟠蛰灵虬不记年。
委蜕去为天下雨,抱珠归作洞中眠。
照开雾脚澄溪月,滴破云根暗穴泉。
天台四面翠如屏,洞穴幽奇地最灵。
百尺岩中真像在,千年涧畔古松青。
路傍断石留神迹,壁上遗文缺旧铭。
卧龙东岭冠云霞,亭面溪流对若耶。
秋霁独先初夜月,春阴见尽满城花。
疏篁绕槛栖寒雀,乔木依檐泊暮鸦。
上得山来过石门,谒灵特地乞真言。
再三许我前程事,敢不留诗荷圣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