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独立千秋浑不倚,排虚直上似无根。
履穿尚恐高难及,磴滑犹应险可扪。
祝融绝顶万馀层,策杖攀萝步步登。
行到月宫霞外寺,白云相伴两三僧。
南岳炎方推独尊,烟绡云锦罗天孙。
七十二峰祝融最,九千百丈五岭盘。
日月东西悬两目,阴阳阖辟为之门。
草叠到孤顶,身齐高鸟翔。
势疑撞翼轸,翠欲滴潇湘。
云湿幽崖滑,风梳古木香。
赤龙朱鸟纷经营,缔结火德凝阳精。
衡山崱屴耸天半,北斗低亚南斗平。
天风萧萧云冥冥,雨气洗濯芙蓉青。
我昔太华骑茅龙,高登明星玉女峰。
飙车雷轰五千仞,下视云海开重重。
后游嵩岳并恒岱,闲值零雨迷春冬。
历井扪参上祝融,半空烟霭数声钟。
地连云汉九千丈,天柱东南七十重。
石磴悬崖翻瀑布,海门碾日上高峰。
星月凋零万象昏,谁能先我见朝暾。
东南已得乾坤正,蛮貊方知夜旦分。
但觉沧溟浮佛屋,却忘衡岳近天阍。
仰止扶藜鬓发苍,恰当风雨暗三湘。
为谁一辟天无际,及我重来日未央。
江过数州多曲折,山缘长亩半青黄。
寒风吹脑赤霄边,飞鸟犹难到绝巅。
下见人间又成海,恍惊身世此何天。
岩腰半白春留雪,僧面多黔日冒烟。
磴险梯危路忽穷,胜游须到祝融峰。
九千丈外云间寺,一万年馀石上松。
引手莫高疑触斗,临池毋久恐兴龙。
雾雨阴冥万壑蒸,五峰当面失云层。
愁如药使迷蓬岛,路似仙溪隔武陵。
已认神灵憎俗客,欲将魔障问岩僧。
欲上祝融峰,先登古石桥。
凿开巇崄处,取路到丹霄。
层峦峭壁好摩天,四面云峰断复连。
夏帝碑藏虫篆古,寅宾日出海边悬。
遥看峻岭应回雁,欲过危桥去会仙。
苍茫七十二芙蓉,绝顶天开第一峰。
咫尺帝关通謦欬,万千云海荡心胸。
殷雷夜走何山雨,积雪春留太古松。
十载曾经入梦行,茫茫有路记分明。
自看瀑布月初满,直到青天云未生。
列柏俨如玉冠侍,余峰都作水田平。
曦轮旋转生于东,沧溟一片涛头红。
人间不见榑桑界,晓色奕奕开鸿蒙。
七十二峰奠南楚,儿孙罗列朝祝融。
炎精贯注出苍冥,颅骨嶙峋表赤灵。
青玉坛边横半壁,朱陵台上辟重扃。
腾腾光焰争鹑火,冉冉烟霞落洞庭。
万丈云深处,人从鸟道行。
天高疑有路,谷暗不知晴。
怪石悬崖立,飞泉夹岸鸣。
清晨斋心登岳颠,西麓转东螺径旋。
最高已立南天门,培塿下见衡州前。
湘江南来一线白,五折北去明蜿蜒。
祝融峰上蹑云根,咫尺苍霄欲手扪。
闻道东山曾小鲁,洞庭今已一毛吞。
惆怅独徘徊,晴岚绕古台。
日从东海上,人自北山回。
峰老曾经雪,天寒不放梅。
托身天际外,寄足在云端。
俯仰心犹壮,登临眼尽宽。
乾坤真景界,风雪倍朝寒。
曾过祝融峰顶上,步随明月宿禅关。
夜深一阵打窗雨,卧听风雷在半山。
手执筇敲结佩刀,直趋危顶一峰豪。
回头朝市声声远,接武烟霞步步高。
天上召雷池水涨,人间祷雨穴风号。
祝融尊与岱宗齐,仙境今容佛屋依。
晓揖日轮知海窄,夜扪星轸觉天低。
风高殿悉杉为瓦,云冷僧常绵作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