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四壁鬼神满,单栖谁与群。


凝心无定寐,集耳多虚闻。


病骨利于刃,瘠肤皱成纹。

寒月如利戟,棱棱不可干。


愁人如秋蝉,嘒嘒皆哀酸。


新泪迸故眼,后噫续前欢。

西陆气凄恻,败扉宵不扃。


片月落空隙,冷烟攒破棂。


戚戚少安卧,悠悠孤抱醒。

桐风弦商声,竹露琤寒滴。


室幽月离离,壁古虫唧唧。


迟莫行可企,朱明奄成昔。

萤栖衰苇寒,月敛疏萝瞑。


羁怀悄无欢,卧背风灯影。


露冷叶声翻,更深人语定。

雉堞巍峨控上游,西风萧瑟正飕飕。


月华远映澄湖净,朔气迥含孤屿愁。


有客独悬欧冶剑,何人同瞰仲宣楼。

漏下沉沉溽气收,井梧飘叶露华浮。


谈玄锦帐风初落,握麈星河夜欲流。


羌笛调残芦苇月,塞鸿声动海门秋。

谈经倦客傲林坰,一卧山斋笑独醒。


谩说豺狼多跋扈,共惊坼堠振韬铃。


筹臣借箸心应切,壮士挥戈思未停。

秋声昨夜入梧桐,金井银床影半空。


捣尽夜衣不成寐,半钩新月一帘风。

银蟾初上海云收,风送馀音过戍楼。


清唳添筹三鼓夜,碧天惊露一声秋。


玉笙缥缈缑山去,羽袂蹁跹赤壁游。

片云停西南,下与山翠接。


寤言同心人,于此三岁别。


道路阻且长,何时见颜色。

迢迢江岭外,千里故交情。


人宿沙连驿,乌啼树绕城。


云开疏雨断,月落众星明。

欹枕无眠夜气深,绵绵积雨异商霖。


空阶滴沥侵双耳,孤馆萧条搅寸心。


短焰此时惟对烛,清声何处忽闻砧。

白云破秋色,飞虫起商声。


渔阳明月夜,钟鼓閟寒城。


城寒逼塞门,枥马萧萧鸣。

西风卷海作涛声,烛影檐花彻夜明。


况有怀人心似雨,暗随秋点出江城。

天气重阳老,柴门菊未花。


漏床多苦雨,村夜不闻笳。


窗眼风来急,山头月落斜。

寝殿清香雾不分,月移松桂翠氤氲。


三秋尚食中貂使,五夜传呼细柳军。


天作千峰横马鬣,云蒸九地结龙文。

直辗冰轮上碧天,了无云物翳光圆。


南楼兴动不知老,白酒香腾正满筵。


丹桂拂天真影见,霓裳炙口竟谁传。

寒雨涩。
寒风风响寒檐铁。
寒檐铁。

风卷秋声不敢过,月波凝在碧天阿。


那知千载韩娥后,又有杨娥一曲歌。

圆通寺里看秋月,十五潮头送夜明。


龙喜金光摇海藏,鹊惊树影弄天泓。


只知世界无昏昧,不信风云有变更。

露微不渐葛衣纤,金挟骄阳气更炎。


槐国润馀酣斗蚁,桂宫清绝谩栖蟾。


青山雅共孤琴老,绿醑长分一枕恬。

山城不断晚鸦飞,月送残窗淡淡辉。


午夜雨声如卷海,汉阴恐有赤龙归。

溪声一夜学回潮,檐溜家家瀑布飘。


行李莫愁明日路,从来骤雨不终朝。

我家扶胥古渡边,惯听鸣雨散空川。


枕屏淅沥虚相聒,不似西林翠筱前。

倦徒趋古刹,偃盖息云萝。


败饵罝残鼠,明膏毙赴蛾。


戍营砧互发,山郭漏偏讹。

江皋秋水明晚霞,江城秋满诗人家。


双杵隔墙夜敲月,一灯向壁寒生花。


乌鹊惊风绕红树,紫蟹带霜行白沙。

桂树丛丛月如雾,山中故人读书处,白露湿衣不可去。

兀坐秋宵永,怀人何以忘。


寻常如此际,已自报佳章。


落叶霜沾背,啼乌月照肠。

蝉歇还惊络纬鸣,秋风忽已动江城。


山窗寂寂无眠夜,梧落芭蕉听雨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