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斜日层城合暮烟,新晴高阁敞秋筵。


衣冠四海追游地,霜露中原感慨年。


去鸟来鸿凭槛外,飞云落木把杯前。

蜀道最崎岖,难于上青天。


气流有波折,御风善泠然。


涉滩更陟岭,动成溺与颠。

渊明但饮酒,诗成倩人书。


既书还阁置,所怀良已舒。


翻从千载下,津津味其馀。

小草守本根,而不殉世情。


庭野无二致,古今同一荣。


每被秋霜杀,还共春阳生。

灼灼鸡冠花,昂然当阶前。


凉飙翻岂动,秋阳曜更妍。


泯彼开落迹,无为图画传。

黄流接混茫,浩浩下泥沙。


九曲如有让,千里谁能遮?


怀哉利济功,漂溺复无涯。


始以一线源,纳彼万派差。

循发视所亲,终焉墨而止。


正以无言词,弥复有情理。


苍黄随所染,荣辱一弹指。

多难历诈虞,鸟兽可以群。


礼法日以疏,野性日以亲。


未要返三古,正尔任其真。

中夜弹鸣琴,阮公起徘徊。


无夕不饮酒,陶令胡为哉?


一灯照暗室,五字蕴奇才。


今情殊未已,古意却渐回。

斯人非圣贤,差失孰能免。


观过可知仁,是非难骤辨。


贻害固在恶,败绩或因善。

江北望江南,迢迢俨千里。


江南隔江北,盈盈但一水。


将心托明月,并入流波里。

至动叹逝水,至静仰高山。


山水各动静,人意参其间。


俨若握枢机,息息遂相关。

喔喔鸡相和,闻知非恶声。


细雨洒灯前,夜窗殊未明。


万里有同心,千载无异情。

夜雨怨巴山,巴山那得知!


巴山常夜雨,未异从来时。


悠悠古人心,沈沈今日思。


且莫论古今,但咏西窗诗。

风前芙蓉花,既开卷始落。


霜下黄金英,枝头乾灼灼。


春红岂不好,分飞意落漠。

西风飘落叶,哀蝉噤无声。


严霜杀百草,唧唧寒螀鸣。


岂不感气候,而能持素情。

霜风惊草木,叶落还归根。


流水赴大壑,不复顾其源。


此自何得丧,百虑煎精魂。

人生忧患间,非病即惊老。


神意固有馀,形骸难久好。


白日去堂堂,悲叹迹如扫。

团枝非一实,连林非一花。


风翻明胜锦,霜垂烂若霞。


狂蜂不禁入,好鸟还思家。

风吹庭前树,不复分昨今。


花花更新朵,叶叶生旧阴。


月照堂上樽,何由别浅深。

世情得失间,蹙蹙靡所便。
达人解其会,作《易》写忧患。


日月昭明示,阴阳复幽赞。

吾生诚苦晚,纷然欣多遇。


瞻前非一新,察往非一故。


损益今攸为,因革古所具。

光辉烂朱阁,摩天插云里。


平陆忽掀簸,墙宇倾欲圯。


阁上戏明琼,酣嬉谁家子?


翻翻巢幕燕,火炎无全理。

一念生参差,万端付怠惰。


腾腾十二时,并作一日过。


连山屹不移,澄江净莫唾。

少读涪翁诗,每发下士笑。


晚学差有味,犹愧未闻道。


寥寥千载间,斯人惜怀抱。

宋固有南北,唐亦分三四。


六朝与两汉,杂然竞鼓吹。


其实实诗论,止一非有二。

处世既非易,自处良复难。
日旰不甘食,披衣起夜阑。


皇皇欲何补?时逝力亦殚。

老马嘶故枥,残蝉咽柳条。


安得复嘒嘒,犹自思萧萧。


异形有同心,百感共一遭。

寒冻与暑铄,困人人鲜怒。


小苦至大顺,天道行之素。


时令即有乖,终必复常度。

读书无近功,浸淫义乃见。


简编三绝韦,意精易可赞。


轻浮矜一知,文字黠者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