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头更五打寒鼍鼓。
惯听秋床雨。
绣檀回枕笛楼西。

衾红小凤团花锦。
熨遍金麸烬。
炷香屏曲粉荷苏。

星河满处逢牛女。
洒泪晴天雨。
报来灵鹊茜窗秋。

红蛛小盒金花镂。
竹木忪惺久。
日来楼上月娟娟。

秋河一水盈盈碧。
滴泪篝香湿。
雨霏花露敛蛾愁。

蕉心卷雪梅枝亚。
画扇飘香麝。
带罗金缕女床鸾。

针楼巧纴双梭锦。
织女星看准。
夜凉天好鹊填桥。

词人可是花中雨。
洒泪思金缕。
系衣黄柳未成丝。

坟儿可似馒头并。
搦手情无尽。
得何佳梦脸霞生。

楼西过雁斜行一。
映月收钿笛。
覆翻纨扇味秋凉。

秋桐绿井金风晚。
落叶愁深浅。
酌斟杯酒驻颜霞。

红情尽处郎情薄。
傍晚风花落。
鬓丝依旧去春青。

秋分一写红棠怨。
滴泪羞人见。
玉珰缄札寄相怜。

诗家小样新花草。
写惯痴人稿。
似争心锦织红蚕。

伏三初收展病扉,夜深风露湿霏微。


碧梧巳应馀空落,大火新随斗柄飞。


燕倦客思违绿野,违花老欲褪红衣。

缺月耿疏林,凉飙拂轻衽。


荒溪趣遵涂,客子敢安枕。


自言赴铨府,试判取微廪。

大火西流暑气回,青蝇心绪已徘徊。


人言明日新消息,天外秋风刮地来。

乡程迢递杳难期,又见江亭一叶飞。


日月不饶孤客鬓,烟霞长护钓鱼矶。


杜蘅远望愁堪结,鸿雁南还喜并归。

一叶惊秋旅思赊,钟声初歇夜无哗。


风生虚壑吹灵籁,露湿遥天洗月华。


杯影动摇青桂阙,池光不辨白莲花。

曲入清商调转高,醉乡今已属吾曹。


闲披爽气窥飞镜,懒向西风问大刀。


谈笑幸逢三语据,遨游真愧五陵豪。

坐久凉生白夹衣,叶翻乌鹊自飞飞。


休夸雨霁蟾偏皎,又恐秋高马正肥。


几处传烽催晓角,谁家罢杵上残机。

名园载酒共夷犹,水木凄清宿雨收。


正对白莲堪结社,俄惊碧树已迎秋。


亭虚玉笛缠风急,夜静银河倒槛流。

剩得闲身水石旁,眠云弄月醉波光。


西风又到双梧树,北牖新添六月凉。


阶下候虫知节序,镜中华发问行藏。

寺古册更幽,爽气金天接。


新凉入高树,萧瑟吟风叶。


轻随清磬度,微带寒蝉咽。

庭梧堕叶起秋声,榻冷高斋动旅情。


心逐白云趋子舍,棹移黄木向仙城。


登堂喜进江鱼美,分手悉听塞雁鸣。

客来同调自相求,杯泛鸣泉共枕流。


小径藤萝经雨密,仙家鸡犬隔村幽。


暑残三伏仍逢闰,竹冷千竿早入秋。

小院阴森竹石幽,开尊延赏共登楼。


城头风送千山雨,槛外凉生一叶秋。


檐落轻花侵酒冷,江翻高浪蹙天浮。

闲房曲径漫夷犹,花石阴森处处幽。


地近玄亭堪载酒,云开素月正迎秋。


人间万事杯中了,海上三山象外求。

二水中分烟渚微,江光如练澹晴晖。


芳洲自入青莲笔,群鸟犹矜白雪衣。


沙净伫看连影立,风生散作几行飞。

一叶下梧梢,微凉入远郊。


乡山梦里到,岁月客中抛。


宦况秋偏淡,尘容镜代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