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东人何罪苦荒芜,西使重来感慨孤。
眼见老羸转沟壑,况闻少壮散江湖。
发仓欲矫长孺诏,赴阙须陈郑侠图。
倾盆三月水连天,沃野全归乱草边。
为问城齐仲山甫,可能一辟汶阳田。
齐城西望接长安,物色凄凉大野寒。
野草如饴尝具美,青霞漠漠可谁餐。
睢阳之北峄阳西,日暮风烟尚鼓鼙。
夜半阿谁驰郑驿,翩翩衣马羽林儿。
郊外联佳约,山中结静缘。
女墙斜隐雾,人境远生烟。
藉草为茶灶,纫兰当酒钱。
放舟出远浦,日色午仍昏。
风起溪溪叶,云遮岸岸村。
江鱼翻浪出,汀鸟逐沙喧。
山深少行迹,猿鹤自为群。
老树封苍藓,长藤挂白云。
人烟寒不起,日色午难分。
万绿丛中一道斜,柳阴深处小舟拿。
船行半晌无村落,转过水湾忽几家。
驴背寒销破帽温,鞭丝渐远雪泥痕。
乱山一路青驼寺,多少东风到店门。
疮痍才息后,鹰眼未全考。
箸为军糈借,心因民瘼忉。
催科良愧拙,抚字敢矜劳。
飞蝗来凤邑,忽蔽永丰云。
妇子奔号急,微民稽拜殷。
弭灾全藉德,祝蜡岂徒文。
寄身重海外,嘿坐计生平。
幸隶芙蓉署,欣游细柳营。
深村忘犬警,远渚有蛙更。
欲悉田家事,无将上下暌。
儿童擎绿酒,野老馈黄梨。
忘分辞方尽,陈情意转凄。
但歌灵雨降,瘠里仍然贫。
早谷先垂颖,新秧犹压蘋。
谁怜蓣作饮,果见釜生尘。
危桥恣蚁渡,蓬室类蜗房。
草诧胭脂紫,花闻月下香。
番榴生碍路,野鴂语谁乡。
夙笃因忧饷,三农兼课工。
柘高资雨茂,禾好卜年丰。
社鼓挝须习,豳笙调预融。
奉命筹军国,非关玩物华。
新凉犹未至,馀暑正方赊。
鸣骑依残渡,行旌带晚霞。
昨夜辞亲去,扁舟又一村。
鸦声催客梦,雁语碎诗魂。
掠面风无力,沾衣雨有痕。
棹歌初发独凄清,何事孤舟又远行。
碧水凝寒澄石涧,暮云带面压山城。
乡心江上莼鲈味,秋思楼头砧杵声。
鞭丝帽影逐风斜,惊起平林阵阵鸦。
冷月兴冰同一色,客心如路尽三叉。
铃喧稳和闺中梦,霜酽寒添颊上花。
历遍崎岖径,峰峦总不群。
马惊穿涧水,树款宿山云。
怪鸟名难识,幽花路未分。
屣重泥沾齿,风高雨欲沱。
刑天方舞戚,蜗角尚称戈。
群计田分耦,谁言海不波。
世绝麟游薮,余同鸠寄巢。
畏人藏短发,问信断荒郊。
度日薪如桂,全身藉用茅。
曲曲斜斜坡路危,黄茅冈上晚风吹。
仆夫短笠入林去,野果分尝山荔枝。
晓起船行杳霭间,蒙蒙几处橹声还。
离家未惯多乡梦,对我有情惟好山。
帆外园林随岸转,水边鸥鸟学人闲。
意欲穷幽趣,聊为野外行。
远烟难辨树,斜日易催耕。
倚杖观泉脉,穿林得鸟声。
烟暗前村树欲无,草蓑箬笠一翁渔。
无端风伯吹斜雨,湿却蓬窗数册书。
读罢骚经手自抄,纫兰归计胜诛茅。
新蚕食叶将成茧,旧燕衔泥旋补巢。
菜老花随黄麦落,草长色与绿杨交。
江流千丈碧,崖树一枝红。
临眺延缘久,扁舟我欲东。
百里荒村烟火休,黄河之水竟东流。
旧时策马暮投宿,凄绝只今空石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