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五年别君如转毂,江南山北恩同沐。
兄归校阁擅雕龙,我恋乘轩类刻骛。
太行一握望云心,槎月三秋依斗目。
林回水曲笋舆轻,日趁秋原暖气行。
鸟路云衢多窈窕,峦光天色最分明。
宛如醉魄淹归梦,直似春愁散野情。
我昨浙中来,草木已黄落。
一下建溪水,绿叶纷沃若。
回念母在京,年已桑榆薄。
一别动万里,相逢奈若何。
清樽故人酒,落日《大风歌》。
征马去不息,离愁谁最多。
修竹檀栾候馆东,别来相见又秋风。
囊钱莫更频沽酒,我是愁中君客中。
秋色满行路,此时心不闲。
孤贫游上国,少壮有衰颜。
众鸟已归树,旅人犹过山。
北望情何限,南行路转深。
晚帆低荻叶,寒日下枫林。
云白兰陵渚,烟青建业岑。
三秋临水赋将归,几岁逢君咏采薇。
宿雨尚淹回雁驿,归心先向钓鱼矶。
潇湘雪染还家鬓,衡岳云沾旅客衣。
王事驱驰分所宜,云程千里思依依。
菊花香冷迎霜绽,鸿雁声寒带雨飞。
古渡扁舟随处少,远山落木望中稀。
漠漠川原路,村村杜曲边。
真看陆似海,不断水平田。
杼轴西人赋,笙歌蜀国弦。
绿杨春树荫芳邻,中有夭桃别样新。
马上不烦频指点,好花应笑白头人。
戎事关心忆去时,风尘荏苒复何之。
花枝桃李忽满眼,客路车马无停期。
礼法独怜中散放,关山空有杜陵悲。
涛声齐碧落,曙色满沧江。
鹰隼云间并,凫鹥水上双。
行踪犹未定,褊性已难降。
晓发离亭春日迟,暖风阵阵弄游丝。
嫩黄吹上去年枝。
别恨陡随芳草远,归心先被杜鹃知。
眼底风光可纵观,舟人容我暂盘桓。
云烟断锁千山外,天地重开一境宽。
豺虎远潜惊鼓角,夷蛮相率拜衣冠。
迢迢来路奈渠何,一棹风烟两鬓皤。
百转溪通夷獠境,万重山隔犬羊窝。
潭深滩急长蛟占,树古崖高怪鸟歌。
平生行止只由天,敢把头颅歏老年。
云树两崖遮日月,关山千里冒风烟。
蛮郎赤脚争来迓,麋鹿窥人不近前。
渺渺舟航不计程,夷中山水未通名。
千形万状争呈怪,吐雾兴云显厥灵。
箫鼓绕船溪子笑,衣冠过峡野人惊。
徼外夷人境,溪流一线通。
山峰银笔架,石壁锦屏风。
雾隐千岩暗,霜凋万木红。
混沌初开后,风烟各自分。
山中荒境界,世外小乾坤。
居近狐狸穴,人同犬豕群。
行人去去复青山,策马西风了未闲。
碧草难寻绵上陇,白云何处雁门关。
三更晓角来霜里,一片秋声在树间。
雨余秋色满林丛,揽辔遐观四望同。
柳惹青苔身并绿,柿沾白露叶初红。
远山牧笛横牛背,近水芦花拂马騣。
梦想烟霞计未成,尘中车马尚孤征。
长堤渺渺迷风色,小市荒荒杂树声。
鸡肋暂尝知世味,鹅笼善幻见人情。
寒月凄魂,湖波荡魄,残年万里归来。
三载征轮,团圞算是今才。
浮云便有看山兴,约同心,吊古荒台。
圣道济天下,鲰生讵办此。
聿受孔子戒,遂学孔子仕。
行义齐险夷,受任无远迩。
万里怨芳草,拂衣归卧云。
湖山留片石,风雨感斯文。
大阮残篇在,南陔旧句闻。
匆匆捧檄究何官,短后装成笑据鞍。
人海故交星错落,关山独夜月团栾。
枕边诗句移镫录,剑背霜花带酒弹。
村舍随缘十日留,翛闲端不羡封侯。
雪泥鸿爪天涯路,几许闲情伴白鸥。
霜林遥望灿瑶华,红树依稀景倍加。
双竹肩人添逸兴,淡烟疏雨付诗家。
孟冬寒气肃郊原,日色荒荒望欲昏。
一幅酒旗溪口店,数声牧笛枣林村。
天涯游子心谁识,鲁国儒生道自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