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大火西流风影疾,昏雾荒荒没寒日。
纸立孤鹑宛欲飞,肯傍秋风啄残粒。
忆昔平原短草枯,群飞群逐镇相呼。
谁向冰绡。
淡写轻描。
新妆巧、杨柳纤腰。
疏疏花叶墨痕乾,刚欲平章下笔难。
尽道香为王者贵,几人解共牡丹看。
绣壁溅群瀑,合飞势渐缓。
水口回层峦,峭削如岸断。
茅茨四五家,篱落曲以款。
说是潭塘金爪蟹,邻翁分送到吾家。
今朝好过黄花节,只少一壶酒未赊。
春色江南孰与争,神人姑射可怜生。
不堪暖日明蟾地,铁石心肠宋广平。
冰雪清姿别样娆,枝枝淡墨晕生绡。
一般枨触伊谁喻,南浦东风红板桥。
云阶月地漫相呼,粉本初描世外姝。
我亦孤山旧游侣,神仙眷属羡林逋。
缟袂林中戛佩环,蛾眉天上影弯弯。
底须更作罗浮梦,冷艳狂香邓尉山。
老夫家住水云乡,画雁撑芦是所长。
粤客持将南海去,从今边雁过衡阳。
板桥一曲水通村,岸阔沙平丝有痕。
我画雁鸿求粉本,苇间老屋日开门。
三三两两傍芦花,风动长江月净沙。
多少孤舟未归客,十分秋思在天涯。
曾经藻绘承明。
如今闲却雕龙手。
金台烟锁,铜仙泪泻,河山非旧。
远山凝翠柳毵毵,小阁分明镜里嵌。
三十六陂春水绿,不知何处是归帆。
青峰两岸画天然,中许沙鸥自在眠。
爱杀湖光明似鉴,欲支清俸买鱼船。
临池不解著思为,此幅居然类大痴。
望去千山秋色好,间窗风雨慰相思。
阅罢楼头策马归,人家双掩夕阳扉。
自知不是忘机者,敢怪沙鸥见即飞。
江树迷离鸥自浴,江云飘尽春山绿。
渡头小艇卖鱼归,月映斜扉满篱竹。
读书楼静倚栏杆,一望烟霞碧落寒。
春浦风生柳岸斜,好山何处著人家。
白云遮断桥西路,不许渔郎问落花。
路绕西湖西复西,夕阳红树板桥低。
秋风记得春归日,花落柴门雨满溪。
风枝露叶有馀清,转盼还从玉笋生。
愿得此君长在眼,子猷虽老未忘情。
淋漓戏墨堕毫端,雨湿溪山作小寒。
家在严陵滩上住,风烟不是梦中看。
萧萧风雨声,一夜入修竹。
中有遗世人,归云掩茅屋。
二松偃盖势曲拳,二松疏干凌风烟。
霜姿舒卷全于天,笑看草木争春妍。
杖藜谁子行蹁跹,欲渡略彴回溪船。
团团纨扇阿谁绷,露出琅玕三两茎。
密叶旋从人意长,劲枝全藉笔毫生。
翠筠不动风常在,直节无根色自荣。
野梅清靖节,水仙韵坡公。
山谷秀而野,厥有山矾风。
陶苏黄三君,时异风味同。
鸿雁归时水拍天,平冈老木尚依然。
借君馀地安渔艇,乞我寒江听雨眠。
暮色起郊墟,牛羊识归路。
牧童无枕簟,但铺明月卧。
玉容萧瑟倚秋风,高髻云鬟态不同。
欢逐河山浮影外,愁随药兔捣声中。
仙衣欲寄无征戍,彤管徒劳雁画工。
松声草色孤舟夜,江上微茫月影斜。
千里幽怀凭寄语,欲乘春兴入桃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