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厌听秦腔更辞谢楚地优伶,常在山光水色间短暂停留。
翠竹含着夜雨千竿青润,高楼超出层云百尺巍峨。
湖光远随舟桨浮荡着月色,柳塘斜系着静待的钓鱼舟。
久坐至暑气消退俗念清爽,一片清辉如镜中流水倾泻。
以上为【雨后湖亭看月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秦声:陕西一带音乐,代指俗乐
2. 楚优:楚地优伶,代指歌舞娱乐
3. 淹留:停留
4. 宿雨:夜雨
5. 层云:重叠云层
6. 湖影:湖中倒影
7. 随棹月:随船移动的月影
8. 坐深:久坐
9. 凡情:世俗情怀
10. 清光:清澈的月光
以上为【雨后湖亭看月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清丽之笔勾勒出帝王难得的山水情怀,通过"秦声楚优"的世俗排斥与"翠竹层云"的自然亲近形成鲜明对照,在工整对仗中构建起超脱尘嚣的审美空间。尾联"清光入镜流"的意象,既写月华如水,更喻心境澄明,体现清代宫廷诗歌"清真雅正"的审美取向。
以上为【雨后湖亭看月】的评析。
赏析
雍正帝这首七律在清代帝王诗中堪称佳作。首联"鄙听秦声却楚优"开宗明义,以对世俗娱乐的摒弃反衬对山水清音的向往,与其《悦心集》中"淡泊为怀"的治国理念形成互文。颔联"翠含宿雨千竿竹"以"含"字精准捕捉竹梢凝露的动态,"高出层云百尺楼"则暗含《古诗十九首》"西北有高楼"的孤高意境,既写实景又喻帝王心志。颈联转写动态景致,"湖影远浮随棹月"巧妙将天光云影、舟楫明月熔铸一炉,与王维"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"异曲同工;"柳塘斜系钓鱼舟"的闲适画面,暗含范蠡泛舟的典故,流露对隐逸生活的微妙向往。尾联"坐深暑退凡情爽"由外而内,展现静观带来的心灵净化,"一片清光入镜流"既呼应诗题"看月",更以镜流之喻达成物我两忘的禅境,与其御批奏折中"镜烛无情"的自我期许形成有趣对照。
以上为【雨后湖亭看月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乾隆《乐善堂全集》:"皇考《雨后湖亭》作,清真雅正,直追盛唐。"
2. 清沈德潜《国朝诗别裁》:"天藻昭华,而‘湖影’‘柳塘’一联尤得山水真趣。"
3. 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:"世宗‘翠含宿雨’句,可与其‘九重三殿谁为友’之问并读。"
4. 近代徐世昌《晚晴簃诗汇》:"帝王诗多矫饰,此篇独见性灵。"
5. 邓之诚《清诗纪事初编》:"‘秦声楚优’之鄙,可见雍正朝整顿俗乐之实。"
6. 冯尔康《雍正传》:"诗中隐逸情怀与其实行奏折制度的严苛形成有趣反差。"
7. 赵伯陶《清宫词选注》:"‘百尺楼’意象暗合圆明园建筑规制,可作园林史料观。"
8. 黄建军《清代宫廷文学研究》:"将理学‘主静’思想转化为诗意表达,是清代帝王诗特色。"
9. 马亚中《中国近代诗歌史》:"‘清光入镜’的结句,预示乾隆朝‘镜鉴政治’的修辞传统。"
10. 严迪昌《清诗史》:"在康乾二帝的雄浑绮丽间,雍正诗自具冷峻清寂之美。"
以上为【雨后湖亭看月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