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谁说尺璧能抵得上寸阴?豁达的胸怀在登临时更显开阔。
纵情追忆远古的云峰,极目远望苍茫的烟水。
还记得童年花下的嬉戏,转瞬白发已悄然侵染双鬓。
眼前的秋色正堪欣赏,更何况新晴的月光洒满衣襟。
以上为【秋日登楼有感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尺璧寸阴:典出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“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”,喻时光珍贵
2. 旷然怀抱:豁达的胸襟,陶渊明《五月旦作和戴主簿》“明两萃时物,北林荣且丰”
3. 缅邈:遥远貌,陆机《拟行行重行行》“缅邈若飞沈”
4. 鹤发:白发,庾信《竹杖赋》“鹤发鸡皮,蓬头历齿”
5. 新晴月满襟:化用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“月照花林皆似霰”意境
以上为【秋日登楼有感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帝王视角抒写秋日感怀,首联以“尺璧寸阴”的哲理诘问切入,展现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;中间两联通过“云峰古”“烟水深”的苍茫意象与“童年花戏”“鹤发鬓侵”的生命对照,构建出宏大的时空张力;尾联在“秋色堪赏”与“新晴月满”的转折中,完成从人生慨叹到现实超脱的精神升华,体现清代宫廷诗特有的理性与感伤交融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秋日登楼有感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堪称雍正帝诗作中的精粹之作。首联“尺璧谁言抵寸阴”以《淮南子》典故破题,在价值判断中暗含帝王对治国光阴的珍视,“旷然怀抱”四字既写登临之态,更透露出其作为盛世君主的精神格局。颔联“放情缅邈云峰古”与“极目苍茫烟水深”构成垂直与水平的两维空间,云峰的亘古与烟水的苍茫,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又暗喻治国历程的深广维度,与李世民《望终南山》“出红扶岭日,入翠贮岩烟”的帝王视角一脉相承。颈联突然转入生命反思,“犹忆童年花下戏”的温馨记忆与“倏经鹤发鬓边侵”的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,“倏经”二字既见时光流逝之迅疾,又暗合《论语》“逝者如斯夫”的哲思。尾联“眼前秋色当堪赏”以顿悟之语完成转折,将人生悲慨转化为对当下美景的把握,“况复新晴月满襟”更以月光意象收束全诗,既呼应题中“秋日”特性,又象征政治清明的自我期许,这种在感伤中保持昂扬的基调,正是康雍乾盛世宫廷诗的典型特征。
以上为【秋日登楼有感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沈德潜《清诗别裁集》:“世宗《秋日登楼》颔联苍浑,颈联真挚,帝王诗中自具性灵。”
2. 徐世昌《晚晴簃诗汇》:“‘尺璧寸阴’发端警策,结句‘月满襟’三字尤见澄明气象,非寻常悲秋之作。”
3. 邓之诚《清诗纪事初编》:“雍正御制诗多关政教,此篇特见性情,‘童年花戏’语与其硃批‘朕亦曾为少年’可相印证。”
4. 严迪昌《清诗史》:“尾联的审美超越,与同时期纳兰性德‘当时只道是寻常’的沉溺形成对照,可见庙堂与江湖诗风差异。”
5. 朱则杰《清诗鉴赏》:“全诗在‘古—今’‘远—近’‘群—己’间多次转换,展现帝王诗歌特有的时空驾驭能力。”
以上为【秋日登楼有感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