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独自骑着青骡穿行在栈道阁楼间,休要再回忆华清宫中夜鸣銮驾的往昔。
空让万匹舞马盘旋起舞,终究无济于崎岖蜀道的艰难险阻。
以上为【李三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李三郎:唐玄宗李隆基排行第三,故称
2. 栈阁: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而成的通道
3. 华清:华清宫,玄宗与杨贵妃游宴之地
4. 鸣銮:皇帝车驾的鸾铃声
5. 万马盘旋舞:用玄宗训练舞马典故,《明皇杂录》载其命百匹马随《倾杯乐》起舞
以上为【李三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冷峻笔调重构安史之乱中玄宗入蜀的历史场景,通过"独跨青骡"的落魄现实与"夜鸣銮"的盛世记忆形成尖锐对比。后两句"万马盘旋舞"的盛世符号在"蜀道难"的现实困境前彻底失效,以舞马仪仗的虚妄反衬政治溃败的必然,体现元代咏史诗"以史为鉴"的批判精神。
以上为【李三郎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创作于元初,宋无通过重审唐代安史之乱寄寓兴亡之思。首句"独跨青骡"的意象极具颠覆性:与杜甫"昭阳殿里第一人,同辇随君侍君侧"的盛况形成荒诞对照,骡背上的孤独帝王恰是权力坍塌的活体象征。次句"休忆"二字如断喝,既写玄宗心理挣扎,更含诗人对沉溺往昔者的警示。第三句"万马盘旋舞"的盛大场面,实为对玄宗后期耽于享乐的精妙暗讽——这些经过严格训练能随乐起舞的骏马,正如朝中那些谙熟谄媚之术的臣工,在真正的危机面前毫无用处。结句直击"蜀道难"的物理困境与政治困境,将李白"难于上青天"的夸张转化为历史宿命的判词,这种将个人命运置于地理哲学框架下的思考方式,深得杜牧"丸丸封闭故关隘"的史识精髓。
以上为【李三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"子虚《李三郎》绝句,『空教万马盘旋舞』七字,说尽开元天宝事,视杜牧『霓裳一曲千峰上』更觉沉痛。"
2. 近代·邓绍基《元代文学史》:"通过舞马意象与蜀道现实的并置,完成对盛极而衰规律的形象阐释,体现元诗尚理特质。"
3. 杨镰《元诗史》:"青骡栈道与华清鸣銮的空间对照,构建出历史反思的立体维度,较之宋遗民诗更多理性观照。"
4. 张晶《辽金元诗歌史论》:"在二十八字间浓缩玄宗朝由盛转衰全过程,『不济』二字尤见史家冷峻笔法。"
以上为【李三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