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狗咬人时牙带血,显得凶猛;猫杀鼠堆成小丘,也显得狰狞。
邻家的孩子忽然像亲生儿子一样被疼爱,人情为何竟不如动物之间的情义那样平和?
再三强调仁德之人必须兼具勇气,或许天赋与后天习性共同造就了这种品性。
(猫狗既然能彼此哺乳、和睦相处)恐怕连小鹿也会邀请它做朋友,或者老鼠的兄弟也会称它为兄长。
以上为【丁教授家猫狗皆相乳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丁教授:指姓丁的学官或学者,“教授”为宋代官职名,掌管学校课试等事。
2. 猫狗皆相乳:猫与狗互相哺乳对方幼崽,极为罕见,古人视为祥瑞或仁德感化之象。
3. 血人于牙:指狗咬人致其流血,牙上沾血,形容其凶猛。“血”作动词,使……流血。
4. 犬政猛:狗的行为显得凶猛。“政”通“正”,意为表现、行为。
5. 杀鼠如邱:猫捕鼠极多,堆积如小山(邱,同“丘”)。
6. 邻子忽如亲子爱:邻居家的孩子忽然被当作亲生儿子般疼爱,暗指人情可变,未必可靠。
7. 物情平:动物之间的情义反而显得公平、真诚。
8. 再三仁者须存勇:反复强调仁德之人不可无勇,需刚柔并济。
9. 天资与习成:天赋本性与后天习染共同作用而成。语出《论语》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及《中庸》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。
10. 麋麑(mí ní):小鹿。麑,幼鹿。此处泛指温顺之兽。
以上为【丁教授家猫狗皆相乳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项安世此诗以“丁教授家猫狗皆相乳”这一罕见现象为切入点,借物喻人,探讨仁爱、勇毅与天性习染的关系。首联通过“犬政猛”“猫事狞”的常规认知,反衬后文猫狗相乳之异象;颔联由物及人,感慨人情冷漠不如动物情深;颈联提出“仁者须存勇”“天资与习成”的哲理思考;尾联以夸张幽默之笔设想猫狗因仁善而被麋麑、鼠辈认作亲友,既深化主题,又饶有趣味。全诗意象奇特,议论精警,语言诙谐而富含理趣,体现了宋诗“以理入诗”的典型风格。
以上为【丁教授家猫狗皆相乳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奇事起兴,立意新颖。猫狗本为天敌,却能“相乳”,打破常理,引发诗人对人性与物性的深刻反思。首联写猫狗本性之“狞猛”,与后文“相乳”形成强烈反差,凸显仁德感化之力。颔联转写人情,以“邻子”之例揭示人际疏离,反衬动物情义之真,颇具讽刺意味。颈联升华至哲理层面,指出仁不仅需慈,亦需勇;品性乃天资与习染共塑,呼应儒家“修身”思想。尾联想象奇特,以麋麑邀友、鼠弟称兄的荒诞画面,既赞美猫狗之仁,又暗讽世人不及禽兽,幽默中见锋芒。全诗结构严谨,由事入理,由物及人,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,是宋代理趣诗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丁教授家猫狗皆相乳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全宋诗》卷二五七九收录此诗,题为《丁教授家猫狗皆相乳二首》,此为其一。
2. 清代纪昀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评项安世诗:“格律整严,议论切实,有邵雍、司马光之遗风。”
3. 近人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虽未选此诗,但指出项安世“喜以议论为诗,然不流于枯涩,时有风趣”。
4. 《湖北通志·艺文志》载项安世为“南宋理学名臣,诗多寓理于物,不尚华藻”。
5. 当代学者张鸣《宋诗精粹》评曰:“项安世此诗以猫狗相乳之异事,翻出仁勇兼备之理,结句诙诡,令人莞尔,足见宋人以俗为雅之趣。”
以上为【丁教授家猫狗皆相乳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