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多年像商陆、莨荡子般漂泊在外的游子,终于勒马回车踏上归途。
早已预兆将得麟儿,夜夜合欢时常点燃安息香祷祝。
以上为【戏作次药名十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商陆:中药名,谐音"上路"
2. 莨荡子:即莨菪子,茄科植物种子,谐音"浪荡"
3. 车前:中药车前草,双关"马车前方"
4. 马勒:马衔铁,暗含"勒马"意象
5. 预知:预示
6. 宜男:萱草别名,旧俗谓孕妇佩之生男
7. 夜合:合欢花别名,喻夫妻团聚
8. 安息香:进口香料,双关"平安歇息"
以上为【戏作次药名十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药名诗中的佳构,巧妙将八味中药名嵌入四句诗中而不显斧凿。通过"商陆"谐音"上路"、"车前"直指归途等双关手法,构建出游子归乡与家室期盼的双重叙事。尾联"夜合""安息"既实写闺中场景,又暗含团圆祈愿,展现明代文人游戏笔墨中的人文关怀。
以上为【戏作次药名十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出自胡俨《戏作次药名十首》,代表明代药名诗创作的最高水平。首句"商陆""莨荡子"通过谐音构建羁旅意象,次句"车前""马勒"以药名组接出行旅画面,形成空间移动感。后两句转写闺中,"宜男兆"既符合中医药理(萱草解郁),又暗合传统生育观念;"夜合""安息"二香则将中药的实用性与诗意象征完美结合,使全篇在游戏笔墨中透出温馨的家庭气息。这种将药物性能、名称谐音与诗歌意象三重对应的创作手法,较之北宋陈亚"风雨前湖夜"的单纯嵌名更显匠心。
以上为【戏作次药名十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:"胡颐庵药名诗,如'商陆车前'之句,自然成对,不烦削而合。"
2.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:"近时胡学士俨《药名诗》'夜合频烧安息香',深得本草雅趣。"
3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"颐庵《药名十咏》,巧不伤雅,视唐人张籍《药名诗》更饶情致。"
4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"胡祭酒药名体,'预知已有宜男兆'句,双关妙绝,匪夷所思。"
以上为【戏作次药名十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