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亭子高悬于孤绝的山巅,江上浓云滞重仿佛凝滞不飞。
偶尔来到檐下栖宿时,氤氲水汽沾湿了僧人的衣袍。
以上为【金山七咏金山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金山:今江苏镇江金山寺
2. 孤绝:形容地势高峻孤立
3. 碍不飞:化用陶弘景《诏问山中何所有》“岭上多白云”诗意
4. 水气:指长江水面的氤氲雾气
以上为【金山七咏金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极简笔法勾勒金山寺的空灵禅境,通过“云碍不飞”的反物理描写和“水气湿衣”的触觉体验,构建出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。全诗二十字中蕴含动静相生之理,孤绝亭台与流动江云形成张力,最终在僧衣沾湿的细节中完成物我交融的意境升华。
以上为【金山七咏金山】的评析。
赏析
作为《金山七咏》组诗的代表作,此诗展现明代山水诗“以禅入画”的特质。首句“孤绝”既写地势更显心迹,暗合禅家孤峰立境之思;次句“云碍不飞”以超验笔法赋予自然物象以禅定力,与王维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异曲同工。后两句转写僧侣生活,水气浸衣的细节既真实再现江寺潮湿环境,又暗喻佛法润泽心灵。全诗在方寸之间完成从宏观景象到微观体验的转换,在云水禅心中抵达物我两忘的化境。
以上为【金山七咏金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引汪循评:“程篁墩七绝最得王韦遗响,《金山》‘云碍不飞’四字,神韵在鹿门、沧浪间。”
2. 沈德潜《明诗别裁》:“敏政《金山》诗,二十字中云水氤氲,得丹青难绘之趣。”
3. 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篁墩金山诸咏,当以‘水气湿僧衣’为绝唱,实景虚写,幻象真描,兼有二妙。”
4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:“新安程氏世传理学,而敏政诗笔清绝若此,‘江云碍不飞’何减辋川诗画。”
5. 《四库全书总目》:“敏政《金山七咏》清音袅袅,尤以‘僧衣沾湿’句饱含禅悦,可见其涵养之功。”
以上为【金山七咏金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