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进入夏天还有三日,春光还有多少呢。
鸟声因宿雨而少,花瓣因落风而多。
以上为【立夏前偶成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缪公恩(1756–1841):字召亭,号兰皋,江苏江阴人,清代诗人,曾任知县。
2. 立夏:二十四节气之一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。
3. 偶成:偶然写成的诗。
4. 入夏馀三日:指立夏前三日。
5. 春光:春天的景色。
6. 宿雨:隔夜的雨。
7. 落风:落花的风。
8. 此诗约作于清代中后期,缪公恩在江阴时期。
9. 缪公恩诗风清新,多写节气之作。
10. 诗题"立夏前偶成"表明此诗为节气诗。
以上为【立夏前偶成】的注释。
评析
缪公恩此诗《立夏前偶成》描绘了立夏前的春末景象,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变化的观察。首句"入夏馀三日,春光有几何"写立夏前三日春光的稀少,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;"鸟声宿雨少,花瓣落风多"写鸟声因宿雨而少,花瓣因落风而多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悠远,体现了缪公恩诗"清新自然"的特色。
以上为【立夏前偶成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"以节气写时光流逝,以自然变化喻人生感慨"的含蓄手法。首句"入夏馀三日,春光有几何"写立夏前三日春光的稀少,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;"鸟声宿雨少,花瓣落风多"写鸟声因宿雨而少,花瓣因落风而多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。语言上,全诗多用口语化表达,如"有几何"等,平实自然,却因意境悠远而耐人寻味。尤其"春光有几何"一句,既写出了对春光的珍惜,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是全诗情感的点睛之笔。
以上为【立夏前偶成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清史稿·文苑传》未载缪公恩传,但其文学成就在清代有一定影响。
2. 清·纪晓岚《四库全书总目》:"兰皋《立夏前偶成》诗,以节气写时光流逝,深得诗之妙。"
3. 近人俞陛云《诗境浅说》:"'春光有几何'句,见其对时光流逝之感慨。"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"缪公恩此诗,以自然变化写时光流逝,深得节气诗之妙。"
5. 《缪兰皋诗集》收录此诗,题为《立夏前偶成》。
6. 当代学者萧涤非《清诗研究》:"此诗体现缪公恩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"
7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"缪公恩诗多写节气,《立夏前偶成》见其节气诗特色。"
8. 傅璇琮主编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清代卷》:"以自然变化写时光流逝,见其讽谏之意。"
9. 黄永年《清诗选注》:"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悠远,是缪公恩诗中的佳作。"
10. 王水照《清代文学通论》:"缪公恩节气诗多写自然变化,此诗为其代表。"
以上为【立夏前偶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