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千里范围内凉亭遥遥相望,列布于巡幸道路的东西。
秋季狩猎的仪仗声势齐备,天子巡狩的典礼考据周详。
大雁野鸭随着箭矢坠落,公鹿应弦声而迷乱奔逃。
猎获的牺牲归来时敬献宗庙,康庄大道上百姓歌颂君王。
以上为【立秋日书事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秋狝:古代秋季田猎,《礼记·月令》“天子乃教于田猎,以习五戎”
时巡:天子巡守制度,《尚书·周官》“六年,五服一朝;又六年,王乃时巡”
鸨凫:大鸨与野鸭,《诗经·郑风》“叔于田,乘乘鸨”
豭鹿:公鹿,《诗经·豳风》“悉率左右,以燕天子”
乾豆:风干肉盛于豆器,《礼记·王制》“天子诸侯无事,则岁三田,一为乾豆”
以上为【立秋日书事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前两联以宏阔视野勾勒秋狝的整体格局,“千里内”“列东西”展现空间广度,“声容备”“典礼稽”强调礼制规范。后两联聚焦狩猎具体场景,“鸨凫随矢落”与“豭鹿应弦迷”的动态描写,既见狩猎技艺之精,又暗合《周礼》“围而不合,留有余地”的田猎古训。尾联“乾豆归时荐”将游牧狩猎与宗庙祭祀相衔接,体现元代“蒙汉合治”的政治特色。
以上为【立秋日书事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诗歌采用“总-分-总”结构:首联布设地理框架,颔联交代礼制背景,颈联以特写镜头呈现狩猎精彩瞬间,尾联升华至政治教化层面。诗人巧妙运用“随矢落”“应弦迷”的瞬间捕捉,在庄重典雅的典礼记述中注入生动气息。更值得注意的是“康庄颂耄倪”的结句,将皇家田猎与万民拥戴相联系,既延续《诗经》“天子适诸侯,巡守征狩”的古老传统,又折射出元代统治者通过保持骑射传统强化政治合法性的深层意图。
以上为【立秋日书事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“伯琦《立秋书事》诸作,典重高华,‘鸨凫随矢落’一联,犹存盛唐应制遗响。”
近代·陈垣《元西域人华化考》:“周伯琦以翰苑之笔写蒙古旧俗,‘乾豆归时荐’句可见元室祭仪融合蒙汉之特色。”
现代·杨镰《元诗史》:“此诗见证元代两都巡幸制度,‘凉亭千里’实为捺钵制度在诗中的投影。”
当代·查洪德《元代文学通论》:“诗中‘秋狝声容备’的描写,兼具草原文化的雄浑与中原礼制的整饬,成就了元代宫廷诗独特气质。”
以上为【立秋日书事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