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野色荒荒白,岚光隐隐青。


家乡未千里,客路复长亭。


绝景诗难状,多愁酒易醒。

试倾浊酒泛黄华,节物于人自可嘉。


一上荒台供远目,更邀闲客堕乌纱。


萧萧霜树明晴昼,隐隐烟汀入暮霞。

晚香梅落小池春,老意闲随岁事新。


山霭乍收斜日澹,一轩恰醉两三人。

花间雨未干,强饮食犹寒。


山涧得名流,岂曰俗相看。


晋文绵上田,往事今鼻酸。

弥漫阴云黑且白,今日望下还又晴。


愦愦一霎蒸热气,愿听垂霤打檐声。

老眼当今万景随,登台殢酒不关诗。


从教四野风烟合,未必荒园草木知。


玉岫插天开岳顶,水波流月照江湄。

炎蒸经月掩荆扉,城市红尘十丈飞。


井水欲干犹可忍,空山不旱已常饥。

宝林寺里应天塔,老子题诗最上头。


九日登高望南北,青天咫尺是神州。

五马向西椒,重阳坐丽谯。


徐州带绿水,楚国在青霄。


张幕连江树,开筵接海潮。

扪萝直上最高头,万里苍茫生客愁。


白露衣袍千嶂夕,紫微环佩七陵秋。


月明远塞知胡遁,风急长杨恐帝游。

九日山陵木叶丹,北来秋色抱长安。


天开紫极群龙起,月照苍梧万骑寒。


绝壁正当胡马路,西风不落汉臣冠。

九日吾家会,遥怜骨肉欢。


一身怀橘负,群弟把萸难。


蜀道向愁险,楚江今更寒。

城阙三秋迥,山川四望通。


杯分承露碗,地接望仙宫。


碧树含斜日,丹楼挂断虹。

季秋风日已凄清,况是羁人骋望情。


红叶不曾殊海国,黄花只少对山亭。


京华作赋悲摇落,故里登高忆弟兄。

明时讲武重疆场,九月霜清塞草黄。


跃马抡材争入彀,登坛奏技识穿杨。


泽宫旧纪周文盛,猛士还思汉道昌。

羁旅苦无悰,良辰忽以至。


临水叹将归,登高询故事。


共有龙山兴,载酒雁峰寺。

高台本宜春,君行亦宜秋。


宜秋正南望,苍苍烟雾浮。


秋色理征传,轩骑从诸侯。

季秋氛气敛,天宇旷澄明。


樽酒送远客,税驾出林坰。


层轩四望起,万里秋阴生。

峨峨承华居,所任必端良。


我后眷储幄,资贤辅少阳。


入则以道谕,出则以义匡。

乡望三千里,归怀十二时。


黄花应满径,何客醉东篱。

野寺移樽木叶苍,南山佳色对重阳。


闲阶坐爱莓苔静,深院时闻松桂香。


岂有参军来落帽,偏宜陶令与传觞。

晨出登高独举觞,晚携馀兴到柴桑。


枫林扫叶摇霜月,芝室披云冷石床。


往日龙山高会少,故人雁塞尺书长。

凤阁携真侣,龙山接胜区。


重持黄菊酒,高眺白云衢。


甘露披林玉,秋花散蕊珠。

闰序嘉重九,高秋会法筵。


菊芳犹应候,桃发已经年。


昔去人为鹤,今来海作田。

杖屦侵霜叶,壶觞就径花。


高风疏薜荔,薄雾隐蒹葭。


山绕层城暮,桥通小苑斜。

野寺堆红叶,秋原隐白蒿。


乡遥愁望远,病起强登高。


为客惭乌帽,随人试浊醪。

陶公爱九日,而我一樽随。


郊寺隐松叶,主僧开菊篱。


背人南雁疾,留客晚钟迟。

帝京重九日,朋旧共开樽。


地远城西寺,台高蓟北门。


云光移塔影,山势断河源。

细雨黄花节,秋风竹叶杯。


异乡谁送酒,何处更登台。


木落江云暮,天寒塞雁来。

忽示登高作,悲怀独有君。


家贫违故里,书远寄秋云。


地僻山寒早,江空猿啸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