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嫣然粉面郎,上马能据鞍。
身非行秘书,亦复磨铅丹。
六籍火攻馀,渡河惑亥豕。
黄鹤山人美如玉,长年爱山看不足。
醉拈秃笔扫秋光,割截匡山云一幅。
诗豪每忆青莲仙,结巢读书长醉眠。
远山如蓝近山绿,前门苍松后门竹。
幽人读书栖石根,有客拿舟访溪曲。
白云冉冉落虚窗,清风泠泠散飞瀑。
龙川簿领山东刘,家住营丘山之幽。
读书山中松桂秋,自言嘉遁胜宦游。
寒光落日低草树,绿野平芜接蹊路。
林下风流老隐居,心闲谩读数篇书。
催科政拙何能了,野鹤孤云愧不如。
溪山读书处,衡宇窈且深。
白云起层巅,嘉禾秀繁阴。
缅怀郑谷耕,时为梁甫吟。
闻道林塘景,萧然远世情。
苔阶多鹤迹,茅屋有书声。
曾著潜夫论,因传处士名。
雨后桐阴清似沐。
苔色盈阶,淡月明于玉。
此际流萤飞簌簌。
翠幰红帘晴少翳。
花驿风香,渐觉秾春至。
漫道鹃声堪坠泪。
倾鬓颓云肩亸玉。
髹几光凝,双映修蛾绿。
仿佛风光屏外足。
鬲津之水流潺湲,蛟龙抱珠藏黑渊。
两岸杏花一万树,天风破碎生春烟。
丝丝寒食秋千雨,片片波面胭脂钱。
大冠高盖黄尘底,晚得刘侯差自喜。
一卷匡庐独往图,悄然著我千岩里。
金华贵人一字无,佩玉鸣裾工走趋。
清门乔木传忠孝,茧足荒山说乱离。
当日相看惟涕泪,此才信可共安危。
一编手泽芬长护,七校心苏句尚悲。
岁晚江关倦客,橐笔多幽绪。
天许精庐暂寄,宵烛清光映月,晨砚凉痕对雨。
秋心暗证,惟有闲庭老树。
万事须定力,热客那得知。
岂独功名际,为学亦如之。
先生性耐冷,一定息百驰。
棠鄂阴连老屋邻,酒垆荒径不成春。
盘陀佚句同收拾,忍溯贞元话劫尘。
任陆孙洪皆著籍,青云后进盛跻攀。
寂寥画苑稽名氏,也附风流籍湜传。
暮年闽海再持衡,汲黯淮阳视此行。
图画安排人境外,先生早已厌承明。
椒花吟舫集簪裾,方与诸儒论石渠。
更向空山结遐想,欲栽万竹护深庐。
风光好,凉入最高楼。
一叶井梧秋。
柳州乞巧怜文字,郝隆坦腹转风流。
余荫长留,话门能立雪,赋欲陵云。
最怜绿阴满地,长日辛勤。
薪传此木,好文章、莫笑头巾。
玉碎疏帘,茶温小阁,东风才逗横枝。
雪海无尘,生绡雅称题诗。
香吹纸墨人俱韵,赋游仙、高卧偏宜。
荡吟声、画桥前后,扁舟如在银汉。
时艰不遂封侯志,也算拥城南面。
聊自遣。
晴云日高澹林木,涧水萦回绕茅屋。
白发何人似我闲,长日空斋把书读。
谢公湖海今倦游,乃知笔力老更遒。
一卷龙韬讲未终,温柔乡里出英雄。
二豪不得阴谋助,敢向江东立伯功。
天地机藏一束书,几回欲授又踌躇。
汉家四百年天下,都在鸡声未唱初。
昨夜沧江雨初歇,两岸山屏翠烟叠。
江空浦极悄无人,但见小舟横一叶。
舟人所适非取鱼,危坐船头惟读书。
我家住近荆公台,天光一鉴林塘开。
面面青山如图画,烟云卷尽空翠来。
岸头种花还种竹,风日芳菲艳红绿。
古来经训拟菑畬,谁似昌黎训阿符。
笑我林塘风月夜,西窗梦里听咿唔。
袁门深闭路崎崟,焦寝清酣怪铁衾。
谁似先生冰壑底,一编独对圣贤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