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白头羞见尊前烛,赪颊深凭瓮里春。
不分落梅纷似雪,更兼疏雨细如尘。
残霙初伴梅梢月,小雨仍禁柳底春。
莫厌酒摇金盏浪,更听歌绕画梁尘。
为国虽以德,御戎难去兵。
夏人久犯顺,边氓常废耕。
遣师杨我武,谋帅直非轻。
一气运转无时停,阴阳消长权相仍。
不有栗烈谨闭固,安得生育万化兴。
东南之土苦妍暖,大冬往往水不冰。
学惭子夏与丘明,两目昏来岁屡经。
未省使辜贻鬼谴,恐因不识取天刑。
缘情诗怪吟全废,会意书怜笔久停。
南北渝盟久未和。
斯民涂炭死亡多。
不知何日戢干戈。
松青抱正性,菊黄得正色。
蔚在卉木间,厥异存简策。
流膏贯众壤,千岁名虎魄。
铜臭应作幺,梦尸当得官。
喁喁鱼聚沫,戢戢蚋集酸。
高人有远抱,一笑视鼠肝。
危言屡伏青蒲上,直笔犹存白简中。
但见刳蟆救月蚀,孰知炼石补天空。
牛鸣尚斗床头蚁,蛇影犹悬屋底弓。
六龙暴鬣海生尘,霖雨方资命世材。
此去谢公须强起,谁令陶令赋归来。
追怀玉笋三年别,指点芗林一笑开。
王公制练衣,谢傅捉葵扇。
歘若置邮然,一昔遍海县。
东坡百世师,乘云上骑箕。
落景下曾城,遥烟起孤戍。
系舟著鱼矶,曳杖扣僧户。
忽逢丹霞侣,自诵碧云句。
且学方回痴,莫羡董公健。
谁令躯七尺,浪作青紫楦。
更摇乞怜尾,仍出吊丧面。
绿笋遗苞半出篱,清溪一曲翠相迷。
古苔称意坏墙满,好鸟尽情深树啼。
一龛明灭佛前灯,破裓犹残一两僧。
说似鸿盘读书处,试寻幽伴拄乌藤。
洲蕊霏红风澹沱,池光铺练月徘徊。
乍惊醉眼生春缬,顿觉诗肠蛰夜雷。
坐看千言供刻烛,自甘百罚耻空罍。
高名迥出中兴日,大句追还正始风。
浦上珠回孤月吐,壁间梭跃五云从。
景坡堂里参差见,饭颗山头邂逅逢。
家声籍籍冠中州,健笔纵横贯九流。
三世祖孙吴郡牧,两朝人物山亭侯。
颙卬自快披云睹,衰陋空遗倚玉羞。
通德门中见,长安道上逢。
虚名惭荐鹗,喜色看乘龙。
流落湘江魄,崎岖楚市舂。
东吏重足立,无家寄一锥。
道旁乌攫肉,舍下犬生氂。
望绝重临日,哀吟去后思。
燕颔封侯相,鹰扬国士风。
金貂七叶贵,鼓角十州雄。
按节星轺动,埋轮虎穴空。
仗钺出金门,投壶开玉帐。
高秋沸箫鼓,万叠环青嶂。
白云衬湖底,舟行若天上。
路馀百里两山间,水驿山程总不安。
谁把千金平滑蹬,免教一叶委惊滩。
行人感叹何时已,贤守功名百世看。
朱栏明媚照横塘,芳树交加枕短墙。
传得东君深意态,染成西蜀好风光。
破红枝上仍施粉,繁翠阴中旋扑香。
平日寄声天一方,那知岁晚屡登堂。
百年已负几樽酒,一夜各添新鬓霜。
尘里著身空岁月,笔间应俗漫文章。
文章典雅似班固,人物风流如谢安。
老去谩馀公论在,退休浑觉壮心阑。
松窗有月和书照,云屋无毡御客寒。
江头一区宅,宴坐老扬雄。
久阔书不到,相忘心自通。
谁令知勇退,我愧未参同。
矫矫子平裔,声名晚益高。
归休卜仙隐,题品妙宸豪。
小径荒松菊,空庭长艾蒿。
五花麟驹籋飞云,鸣珂敲月曙色分。
晨光炯炯照玉勒,华风熠熠生衡门。
磊磊落落万人英,气射斗牛贯九精。
沧江洗尽眼中埃,饱看江山句更裁。
风引前旌如挽去,山迎归棹欲飞来。
捐躯许国忧心在,袖手还家笑口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