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一春心事与谁同。
绿聚眉峰。
小楼彻夜听鸣雨,想西园、锦绣成空。
曾闻几度说京华。
愁压帽檐斜。
朝衣熨贴天香在,如今但、弹指兰阇。
千章夏木密遮天。
一路闻蝉。
农家尽报香粳熟,未交秋、便刈山田。
少年何事远从军。
马首日初曛。
关山隔断家乡路,回首处,但见黄云。
四时芳序等闲过。
老子况婆娑。
倦游谙尽江湖味,雁孤飞、万里云罗。
登临忽失四围山。
景向雾中看。
相携小住文殊院,听松声、如泻狂澜。
瑶阶如水露华凉。
才放锦栏长。
牵丝不恨银河远,背西风、自系明珰。
空帘花影转金波。
深坐夜如何。
爱闲何事罢清尊。
花落未开门。
朦胧心眼回帆后,检春衫、半是愁痕。
楚云冉冉绕花行。
云比花明。
无情却为衣香醉,傍瑶阶、飞上蜻蜓。
满天星斗寺楼钟。
门外白云封。
禅房寂寞无人伴,一湾月与五更风。
沈沈党帐倩谁听。
还吼天鲸。
一声声把闻根破,风严月悄霜清。
桐枝弦淡篆烟青。
人静漏声沉。
茜窗月影寒生晕,讶商风、吹满疏林。
新亭啼鴂不堪闻。
明月亦愁君。
乌巷衣冠江令宅,多换取、岭树江云。
楼台望远最神伤。
昨夜又微霜。
秋心摇落应难尽,剩疏疏、挂住斜阳。
重寻断梦到天涯。
不见昔时花。
残春去后心情懒,怕经过、燕垒蜂衙。
亭台帘幕锁重重,韶景又东风。
竹床习懒闲春梦,唤莺声、醒眼犹慵。
短发乌巾斜裹,寻幽日傍花丛。
薰风吹满旧都城,斜日映钟陵。
佳辰恰喜收残雨,正榴花、照眼烘晴。
闭户恐辜令节,开尊独坐闲庭。
雨余山阁洗炎嚣,绛烛频烧。
故人住近携琴至,岂烦折简相邀。
新瓮景山斟酌,小团鸿渐烹调。
先生和气似春酣,一见盍明簪。
太平无讼霜台静,榕阴里、时与联骖。
瓜代早装行李,兰熏重整朝衫。
兰缸斜照碧纱厨。
香篆袅流苏。
鸳衾不整春宵暖,轻笼著、一半罗襦。
凉烟如水漾空明。
香篆细萦青。
闲愁并入丝弦里,满疏林、散作秋声。
东湖东畔有鲈乡。
绿遍旧垂杨。
故人问我移家处,隔秋云、一线溪长。
断纹呵护土花间。
留与后人弹。
锦囊共贮先存敬,待焚香、谁敢轻看。
篝灯掩映夜凉时。
红褪海棠枝。
残蛩四壁寒声咽,听声声、说尽相思。
钿蝉金雁夜停场。
乍是新霜。
无端花犬惊寒吠,似那人、窥玉登墙。
一帘卷起古今愁,清叹动高秋。
早知酒热波心冷,趁斜晖一晌登楼。
杯底干岩万壑,江山半壁交州。
太和终古在人间。
古调至今弹。
烬馀不朽传清散,遗琴比、埋剑重看。
一冬不见雪花飞。
爱日荡晴晖。
腊残未解寒塘冻,东风细、已露春期。
一宵风雨送春归。
绿暗红稀。
画楼尽日凭阑意,与谁同捻花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