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武帝胡髯已上天,肯留方朔世间年。


仙宫似起偷桃狱,且向莲花峰际眠。

炼来仙骨五铢轻,鹤背何年上太清。


知是玉皇香案吏,可能还记步虚声。

词场海内旧知名,到处烟花月旦评。


若使维摩天女在,白莲将赠古先生。

长千里头春事繁,家家玉树待君翻。


多情却是频伽鸟,自谱仙音供世尊。

十年刺敝长清狂,悬榻传呼已下梁。


何忝朋车仍向吕,别从文苑得龚黄。


筵中凤有将雏曲,膝下龙传上客觞。

肯学冯郎老汉曹,蚤知陶监挂宫袍。


箧中旖旎余鸡舌,池上参差长凤毛。


奇石数拳心并古,清商一部兴弥高。

云门乔木郁相望,谁似徐卿庆泽长。


两世四为符节令,三朝五锡太师章。


朱颜绿鬓明邮传,玉册金书出尚方。

即从东兖下东杨,羔雁纷纷簇锦堂。


家庆百觞师尚父,公余一赋鲁灵光。


孙枝玉树堪谁并,仙掌金茎待尔尝。

紫薇舍人冰玉姿,跃马看山犹未衰。


生平颇诧和郢句,此日见为招湘辞。


世才沾沾足自喜,余发种种奚能为。

淳风委流波,去去何时复。


赖有耆旧存,嶷然立颓俗。


家学擅当世,弓冶递相续。

青丝角髻貌如桃,桃得绥山已足豪。


卞氏六龙忠自教,淮南一老节谁高。


含精白兔依神药,饮乳仙人代玉醪。

有子黔娄似,生涯老更贫。


多惭难绝俗,所幸未违亲。


作苦成无养,为高致不仁。

内则时时读,中言子法多。


味调鱼子酱,香入燕儿窠。


未恨清贫甚,徒嗟少壮过。

忠养无穷日,难终孝子身。


三千王母岁,六十老莱春。


竹笋冬方茁,梅葩腊已新。

八十还馀四,生年值甲辰。


讵知王氏腊,犹是汉皇人。


膝下头皆白,堂前彩自新。

岁岁嘉平月,诗称寿母篇。


麻姑将九十,桃子定三千。


养恨芝薇薄,居愁市井偏。

乔木宋时村,安亲一小园。


白头乌子母,新粉竹儿孙。


古老衣冠在,虚无手泽存。

七尺人难许,归耕已十秋。


亲安因不仕,母老复何求。


妇汲朝临涧,儿樵晚下丘。

白华磨错久,无欲是生平。


有耻甘违世,非时敢殉名。


晨羞牲鼎少,夕卧水烟清。

朱萼身虽老,连枝得弟昆。


无营三处子,有道一曾孙。


南雪多为雨,西山半入园。

儿年一甲子,发白与亲同。


养志惟高尚,遭时且固穷。


莺花知汉腊,儿女解秦风。

八十二春秋,麻姑未白头。


长年乞王母,介福与康侯。


称老吾何敢,承欢恐未周。

炎洲春色早,腊月已阳和。


花使高堂笑,莺教稚子歌。


老莱欢不已,长袖舞偏多。

诗人歌寿母,令我亦同然。


白发俱难老,黄流更驻年。


人分长命缕,客至小春天。

海内谁华发,天遗一老多。


君归亲几杖,莫复出烟萝。


朱萼当春好,黄花奈晚何。

辽东尝作客,皂帽识而翁。


馈食先人外,谈经弟子中。


君持名父命,人挹逸民风。

河华英灵聚,西来气混茫。


奥区先渭汭,沃野更频阳。


有美雄京兆,田公负令望。

今宵只有岁星明,织女银河渡未成。


欲为吾兄酌天酒,碧梧枝上露华清。

君年一百还馀九,是我如君八十时。


倘得杖朝兼杖国,求兄海上与安期。

兄采芝华弟采薇,薇香不似紫芝肥。


衣冠甚伟他年得,与尔同扶鸿鹄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