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亭成胜日好风光,佳客携将共一觞。


苍壁插空千古色,高松荫堤三伏凉。


网鱼缕脍寒水玉,剥莲煮鼎甘露浆。

楼台无地且逍遥,车马何曾访寂寥。


所愧千愚亡一得,休言八座有三貂。


他年就第布巾角,此日逢人免扇腰。

西清老人新楼居,下瞰四泽如江湖。


凭高挹景未比画,人望楼上真仙图。


杨花燕子句排露,鹍弦凤竹声骄粗。

长松擎月与天通。
霜叶乱惊鸿。
露炯乍疑杯滟,云生似觉衣重。

同声自求应,倡和有羊何。


斗酒勿云薄,百篇奚足多。


倾杯鱼渐醉,得句鸟先歌。

更领夕佳景,高台踏紫云。


双龙占剑气,百里验星文。


酌罢月初上,吟成夜正分。

共识禽鱼乐,微闻菡萏香。


池亭不受暑,水木自生凉。


溪暗海烟接,林深雨气藏。

谁能鲸吸海,亦有酒如池。


乘兴还骑马,何妨倒接䍠。


科头看醉态,拍手任群儿。

潮来没古岸,雨过涨新泉。


移席花为幄,侵鞋草似绵。


壶觞馀种秫,风月不论钱。

于野同人处,寒塘一镜开。


舟移剡曲棹,书忆陇头梅。


已叹三秋别,那过七夕来。

句觅囊中锦,诗裁笔里花。


但将声应钵,莫以足添蛇。


一字推敲细,千秋事业赊。

莲社叶心期,谈禅辨辟支。


观空聊指月,照寂更窥池。


发论鱼潜听,忘言石已知。

息荫火云净,雄潭秋水清。


闲门惟待淮,求友尚闻莺。


茗碗青浮乳,莼丝紫和羹。

久避城中地,新成浦外桥。


荒郊来好客,归鹤下层霄。


暑气随潮退,商风倩竹招。

相国新开绿野堂,堂前灵鹊早呈祥。


来依乔木营门户,欲傍青云化印章。


幽砌颇宜迎客噪,高檐何碍顺风翔。

枯叶寒梢夜夜声,围炉小阁喜初成。


护风帘密香烟润,弄日窗低书卷明。


况有酒浆初暖热,从他岁律自峥嵘。

伐竹诛茅挂织蒲,半规小榻一方炉。


不随健鹘摩空去,且免穷猿失木呼。


自有琴书增道气,别开世界在仙壶。

织就木棉,裁成碧绢,光耀玉环金缕。
服号离尘,布名屈朐,一钵共来西土。
想夜半传心印,把心灯遮住。

钗闪银屏,帘垂碧月,填就新词铜虎。
黄绢深惭,朱唇轻啭,消得佳人含吐。


细味幽兰香气,偏识郎心苦。

为嗜城南隐,临溪理钓舟。
适逢河鼓会,小试武陵游。
斜日悬渔网,凉风激棹讴。
背起茅堂曲径通,故人连喜一尊同。
闭门十日惊新雨,下榻千年愧古风。
芸几近窗山翠湿,竹篱遮院市尘空。
海上楼成倚啸台,风流河朔几人来。
稍呼江鹳偏能下,何处秋涛不壮哉。
病起五湖行欲乞,家贫三径待谁开。
高士能同首蓿盘,僧携明月下天坛。
谁云郑老斋中坐,不似焦仙洞口看。
练祁南下水村赊,一路秋风吉贝花。
到市钟声知寺近,过桥柳色逐门斜。
贫能好事无如我,老解求闲有几家。
秋入吾庐景物赊,一帘新月半栏花。
风回水叶翻翻白,雨压檐枝恰恰斜。
宅比柴桑多种柳,门通苕霅可浮家。
昔贵三公第,今营一亩居。
聊堪避燥湿,兼欲贮琴书。
兽窟犹思骋,鹪巢不愿馀。
于门高处许谁同,杰阁新成气象雄。
辉映万家增壮观,峥嵘百尺耸层空。
一天风月登临后,千里溪山指顾中。
北风眯目涨烟尘,寒勒花容也自颦。
袖手何能供草檄,等闲题遍锦江春。
醉里眉攒万国愁,杜陵聊复傲沧洲。
扶持何代无人物,鱼鸟飞沉得自由。
五百风光巧作寒,晚春未可试衣单。
只应杀气迷关栈,便觉人情有两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