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诗礼以发冢,非独王莽然。


手不离珠玉,世岂一桓玄。


昔在鲁闻人,匪值孔圣旃。

十月菊半槁,垂迫长至节。


炎州天气殊,蛰户犹未闭。


北方当此时,无雨有为雪。

谈笑复谈笑,竟忘早与晚。


翩翻凌深波,恍惚度层巘。


醉身但觉轻,归路不知远。

君子贵淡交,不在杯炙间。


主人苦留客,因辞乃得还。


中道逢故旧,酒肉又如山。

弃官逃世名,居此深谷中。


谷深夜更深,剧谈滋无穷。


照壁书灯青,煨炉茶火红。

斯人近云亡,华算八十四。


登堂拜画像,衣冠昂古制。


有子身不死,科名今九世。

叶有义谓何,根有即叶有。


登岭问地名,强辨果是否。


我观松柏竹,青青黄落后。

昔闻马粪巷,今涉牛矢岭。


无牛亦无矢,步步入佳境。


望我端人居,时焉一引领。

溪北曰富登,溪南曰富代。


其西曰泽富,富固人所爱。


民贫今已极,名实殊不对。

金焦大小孤,号为天下奇。


繄此水中岑,突兀颇似之。


千古几洚水,蛟龙不能移。

七里南山边,更作三里程。


十里旧榷界,双桥酒有声。


身老友朋尽,事殊时代更。

我不上南山,垂近四十载。


山中花瓢翁,尚与山俱在。


据高瞰人世,昔田今为海。

历险极可畏,升高宜少休。


岭水东西分,终亦归同流。


臧获相尔汝,借灶燃枯槱。

初过城南门,即过城下渡。


岂无小笋舆,未若且徒步。


霜重船板滑,水涸岸石露。

吾生已是三分过,此地胡为一纪留。


万事无心偶然耳,久将身世付浮休。

开禧嘉定擅权臣,地下眉头想更颦。


侂远传衣至亡国,止缘不用读书人。

考官蔡兹取三策,三奏赏音汪应辰。


天下未尝无识者,近来识者亦无人。

澹庵老荐此诗人,屈道何妨可致身。


负鼎干汤公岂肯,本来馀事压黄陈。

四世东南保太平,有君无相庙堂轻。


具知人眼识朱子,独赵汝愚陈俊卿。

孟子告子辨内外,汉王项王争雌雄。


谁欤著定会陔录,梭象终输与遁翁。

草制无知傅伯寿,问诗不答陈傅良。


王淮林栗胡纮辈,仲尼日月曾何伤。

本无极老谓主静,不远复翁言内腴。


纸上仙方谁解服,尾公羽化上天衢。

王道浪谈行霸说,儒言阴用佐禅机。


贪狼弧矢观星象,天遣吾公辟此非。

乡国追封初岂意,师垣极品亦何心。


考功郎议一字□,□相斯文上帝临。

独能有眼识延平,濂洛渊源集大成。


早负性资专问学,后生岂可少先生。

颠杨仆墨诋苏张,推挽时君可帝王。


轲死不传今再见,一时无数起臧仓。

荷已无花柳欲陈,秋风飒飒水粼粼。


湖山惨淡西施老,细看终于胜丑人。

歙州民与睦州民,比似吴儿大较贫。


为问山中有何好,山中剩有读书人。

蕨拳欲动茗抽芽,节近清明路近家。


五日缓行三百里,夹溪随处有桃花。

青溪元是歙东乡,吾祖于时肯宝黄。


避地江南结庐处,同时邻舍有严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