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画干似蛇长,谁论半段璟。


日斜亲斗罢,高宴卓沙场。

流星逐飞羽,镞利能穿札。


三发定边归,箙中休满插。

丝串镂文银,高城日照鳞。


擐来曾搅阵,一镞不伤身。

黄金胄虎头,乍免走豪酋。


还有从容处,纶巾按垒游。

所孕和气深,时抽玉苕短。


轻烟渐结华,嫩蕊初成管。


寻来青霭曙,欲去红云暖。

闲来松间坐,看煮松上雪。


时于浪花里,并下蓝英末。


倾馀精爽健,忽似氛埃灭。

昔人谢塸堤,徒为妍词饰。


岂如圭璧姿,又有烟岚色。


光参筠席上,韵雅金罍侧。

新泉气味良,古铁形状丑。


那堪风雪夜,更值烟霞友。


曾过赪石下,又住清溪口。

左右捣凝膏,朝昏布烟缕。


方圆随样拍,次第依层取。


山谣纵高下,火候还文武。

无突抱轻岚,有烟映初旭。


盈锅玉泉沸,满甑云芽熟。


奇香袭春桂,嫩色凌秋菊。

旋取山上材,架为山下屋。


门因水势斜,壁任岩隈曲。


朝随鸟俱散,暮与云同宿。

金刀劈翠筠,织似波文斜。


制作自野老,携持伴山娃。


昨日斗烟粒,今朝贮绿华。

茗地曲隈回,野行多缭绕。


向阳就中密,背涧差还少。


遥盘云髻慢,乱簇香篝小。

谁知此中路,暗出虚无际。


广莫是邻封,华胥为附丽。


三杯闻古乐,伯雅逢遗裔。

何代驱生灵,筑之为酿地。


殊无甲兵守,但有糟浆气。


雉堞屹如狂,女墙低似醉。

摇摇倚青岸,远荡游人思。


风欹翠竹杠,雨澹香醪字。


才来隔烟见,已觉临江迟。

锦里多佳人,当垆自沽酒。


高低过反坫,大小随圆瓿。


数钱红烛下,涤器春江口。

六尺样何奇,溪边濯来洁。


糟深贮方半,石重流还咽。


闲移秋病可,偶听寒梦缺。

初悬碧崖口,渐注青溪腹。


味既敌中山,饮宁拘一斛。


春疑浸花骨,暮若酣云族。

万古醇酎气,结而成晶荧。


降为嵇阮徒,动与尊罍并。


不独祭天庙,亦应邀客星。

纵调为野吟,徐徐下云磴。


因知负樵乐,不减援琴兴。


出林方自转,隔水犹相应。

积雪报松坞,蠹根然草堂。


深炉与远烧,此夜仍交光。


或似坐奇兽,或如焚异香。

朝随早潮去,暮带残阳返。


向背得清飙,相追无近远。


采山一何迟,服道常苦蹇。

轻无斗储价,重则筋力绝。


欲下半岩时,忧襟两如结。


风高势还却,雪厚疑中折。

淬砺秋水清,携持远山曙。


丁丁在前涧,杳杳无寻处。


巢倾鸟犹在,树尽猿方去。

石脉青霭间,行行自幽绝。


方愁山缭绕,更值云遮截。


争推好林浪,共约归时节。

生自苍崖边,能谙白云养。


才穿远林去,已在孤峰上。


薪和野花束,步带山词唱。

自小即胼胝,至今凋鬓发。


所图山褐厚,所爱山炉热。


不知冠盖好,但信烟霞活。

草木黄落时,比邻见相喜。


门当清涧尽,屋在寒云里。


山棚日才下,野灶烟初起。

山高溪且深,苍苍但群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