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满天六出拿,喜瑞手频叉。
忽种千亩玉,疑生万树牙。
尘无光比月,花散色如麻。
腊尽梅初发,春光郁未开。
六花飞汉苑,三白满蓬莱。
天阔银成海,山高玉作台。
岂但浮云似白衣,诸峰寒瘦又寒肥。
光欺兰烬三更后,舞乱梨花二月非。
眼底琉璃看世界,毫梢珠玉佐闲挥。
封却鸡声放晓迟,推蓬容易鬓成丝。
如绵不暖扁舟梦,拭粉难描远岫眉。
麈柄对谈那得辨,鹤裘端坐较相宜。
万斛珍珠忽满船,醉来应得赠吟边。
梅风梦绕银尊月,花雨晴飞玉镜天。
楼阁千家红鸭亸,桥梁双影白龙眠。
笑挹琼浆入盏盈,对君疑是玉为京。
四方屏幛开云母,七尺珊瑚立水晶。
旧里素馨犹伴作,空床白练待书成。
禁住梅花,闲夜卷帘,银霰轻洒。
凭谁知我,绿樽罢举,彩毫勤把。
茸裘破帽,傍他范蠡荒祠,十年不鞚关城马。
昨夜长空烟雾里。
凛冽西风,暗地生寒峭。
冒冷推窗才始晓。
尝闻作者善评议,咏雪言白匪精思。
及窥古人今人诗,未能一一去其类。
不将柳絮比轻扬,即把梅花作形似。
丰年真可必,时雪降今冬。
飞霰纷纷集,同云幂幂重。
炉深添炽炭,寺远隔疏钟。
朔风吹空高冈裂,忍冻幽人心似铁。
今朝云色一天同,片片如筛堕浓雪。
影摇寒水照曈昽,声泻黄芦听骚屑。
上天连日拥愁云,晓起联翩瑞色新。
入麦未多三日雨,著梅先报万家春。
兴来赖有乘舟客,喜极宁为闭户人。
怪得天飞雪,寒威晓不同。
练光铺迥野,玉屑下长空。
片片梅花雨,团团柳絮风。
阴阴弥宇宙,黯黯一天同。
初讶银为界,元非玉散空。
夜迷连皎月,晓舞助严风。
冻云谁剪下,天地已凝严。
试看郊原润,何如雨露沾。
渔蓑寒愈重,客舍恨犹添。
始贺今朝雪,隆寒特地严。
莫愁穷户闭,还喜大田沾。
黄竹歌休唱,红炉火屡添。
江边玉树浑无地,世上银河自有桥。
宿冻即交山口路,冷波应减海门潮。
当年右席辞空在,今日扁舟兴转遥。
平明无数六花飘,气象崔嵬变一朝。
落势孤城围不尽,寒威穷巷著偏饶。
临衣未拂还成舞,近烛才看早觉消。
晚来寒气重,景物故撩人。
不厌诗雕肾,宁辞酒入唇。
恍惊残夜月,疑梦故园春。
榾㭾炉寒,梅花帐矮,篝灯愁坐更残。
欲眠还起,身已怯吴蚕。
夜静珊珊入竹,依稀听、石上清湲。
寒压衾绸,光摇书幌,夜深香梦初残。
细听窗户,簌簌响春蚕。
风劲时时堕砌,分明认、山溜潺湲。
剪水飞花,裁冰作絮,龙宫不管严寒。
斜侵风帽,吟鬓忽衰残。
谁念梁园倦客,黄金尽、作赋才悭。
空山积雪深一尺,车马何来野老疑。
溪上捕鱼归换酒,更无人识吕徽之。
雪制方灯昔未闻,阿咸才思夙超群。
一中造化离为火,四外经纶坎作云。
石室春光从地起,冰壶月色自天分。
结阵凝团乱拂衣,即看突兀碍林扉。
金牛去后埋空岭,黄鹤飞来失钓矶。
几处笙歌方沸郁,数村烟火正依稀。
非沙非屑迥无尘,六出天然剪刻新。
积路崎岖妨过客,扑窗撩乱恼吟人。
看来楼阁疑铺画,飞入园林似放春。
片片飞来影半潜,润回阳脉底须嫌。
樽空谩用春衣典,炉冷频将宿火添。
带雨缤纷轻着砌,傍人零乱巧穿帘。
灏气弥漫六合同,半兼寒雨半随风。
连朝流水成新冻,一夜青山失旧峰。
广野兔迷高下窟,长途人断去来踪。
风搅长空乱似麻,疏疏密密遍天涯。
气清顿觉诗怀爽,寒破方知酒力加。
百亩田畴年可卜,孤舟蓑笠趣偏嘉。
高阜棱层下坎平,望中银汉觉虚明。
当窗不辨青松色,近水惟闻折竹声。
无数鸥群眠浅渚,一行雁字迹高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