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欲知奇品冠坤珍,须观乳面啮瓯唇。
汤深不散方验真,侧瓶飞瀑垂岩绅。
色香味触未离尘,清意元自超空轮。
穷不废诗真技痒,笔研风云日相向。
圣贤发愤乃有作,三千馀篇自古上。
荒城谁我同此声,惟有哀猿啸青嶂。
静对含章树,闲思共有时。
香随荀令在,根异武昌移。
物性虽摇落,人心岂变衰。
燕月辽云奉使年,骊驹怅别又秋天。
萍踪复合非无日,叵奈当时已惘然。
短屐冲泥雨后寻,松筠成荫古庵深。
千秋高节杨公在,输与诗人赞诵音。
别浦南边,击棹征鸿起。
留君住、催君旋去,满眼斜阳心事。
霜砧暑葛仍共数,谁分汝、落拓江湖如此。
四海谁为新旧盟,光阴忽忽卌年更。
苦甘宜识悲中乐,忧患当知死里生。
苍鬓频摩无好意,白云间观有馀情。
檀板金樽不遣悲,落花风悄鬓丝吹。
新亭几点残山碧,看罢沧桑替画眉。
丈室香镫旁翠微,维摩天女宛相依。
吟成花雨缤纷里,应有迦陵作对飞。
予亦悲歌者,开编见道心。
珠玑真在握,笙磬羡同音。
浩浩清兼浊,茫茫古与今。
磊落蓄奇气,狂吟剑佩摩。
豪情抉云汉,壮志挽江河。
不抚燕南筑,而为塞上歌。
坐老蓬门久,飞来一卷诗。
骚坛工泼墨,吏隐不嫌痴。
别恨江淹赋,牢愁杜甫词。
太白园中桃李开,落花芝盖簇春苔。
眼前湖海元龙气,天外风尘野鹤来。
诗酒微名无乃拙,英雄心事未全灰。
少雨多风别有天,人稠地瘠海为田。
浮松沙碛无禾稼,零落根株是爨烟。
土产固难资罄室,石尤况复阻商船。
建功何似建言奇,老将殊勋有了期。
不及先生拈好韵,乱离直到太平时。
锦里风光胜别州,海云寺枕碧江头。
连郊瑞麦青黄秀,绕路鸣泉深浅流。
彩石池边成故事,茂林坡上忆前游。
不离雉堞似山家,消得诗翁着意夸。
水界葱芊成畎浍,天将平远入烟霞。
沙禽暂落分明见,村径相通取次斜。
倦游愈觉世途艰,远矣淳风未易还。
车去出门多异辙,尘来眯目失前山。
差殊只在毫厘际,迷复都来反覆间。
冀北奇才万马空,惊人佳句墨深浓。
春风桃李人应识,要看寒溪涧底松。
穷年奔走缭乡隅,暂此凭栏意已殊。
一水光明平处现,四山容色淡中铺。
莫羞尘鬓临冰鉴,自有灵原照玉壶。
著身闹市厥惟艰,渺渺狂澜荡不还。
心莫转移真匪石,德常安重有如山。
谈经不踵诸儒后,辨理尤严一字间。
远寻幽侣对清闲,落笔烟霞写壮观。
不染红尘随处适,独将青眼个中看。
云飞碧落无心到,月浸清波彻底寒。
蓬莱高阁与天同,雪过栏干万里空。
湖海乍惊银汉落,乾坤都在玉壶中。
扁舟漾漾思乘月,病骨飘飘欲御风。
重湖复岭去连延,氛霭消沈雪后天。
缥缈三山浮海上,参差群玉露峰巅。
使君宴集仍侵晓,迁客登临欲判年。
明光寓直偶然同,八百儒衣度汉宫。
下笔春雷从地起,举头帝座在天中。
条陈不啻三千牍,品藻今惟六七公。
未得还家意不忙,日斜人散傍修廊。
白头已向新吟懒,青眼相逢旧话长。
高阁无声沉昼漏,侧门有路想天章。
早岁成名地已尊,徘徊五十始乘轩。
官同长孺宁居后,疏似王阳独上言。
道气郁纡灊岭秀,词源浩瀚峡江浑。
扁舟冲浪去,羸马傍城行。
飘泊伤春绪,艰难作吏情。
岂无贤者乐,亦有圣人清。
位分南北与东西,旷典才修俗顿移。
乐合鸾皇下庭宇,觯扬虎蜼伏樽彝。
头颅如许堪殊席,筋力无多奈缛仪。
诸公高咏蜀人编,唱和舂容近百篇。
厚重江山藏古气,轩翔雕鹗在秋天。
不徒神物阴相护,兼有风谣乐共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