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封寄晋陵船,东南第一泉。
出瓶云液碎,落鼎月波圆。
正味云谁别,繁声只自怜。
西风摇落雁南翔,万里晴空一洗凉。
幸有从来茱菊约,敢辞相对引壶觞。
王勃挥毫滕阁上,苏仙把酒华山颠。
去秋相与追清赏,回首匆匆又一年。
几年不泛浙西船,每忆林间访惠泉。
雅好谁如广文老,亲携直到病夫前。
细倾琼液清如旧,更瀹云芽味始全。
石径萦回入翠林,廿年故步喜重寻。
千山直上云扉启,万木阴中古殿深。
泉水泓澄风拂拂,洞门幽杳昼沈沈。
人云中冷泉,味在此山中。
不知天一初,谁与定铢两。
处处品泉流,争名不相下。
岂无幽涧中,清恐人知者。
绕槛俯清泉,泉光隐寒镜。
聊此拭尘缨,一寄沧浪兴。
九龙发灵渊,下作梁溪水。
文采多清流,波澜有源委。
我本乘兴来,岁事亦徂只。
跨马北郭门,寻僧南朝寺。
青云珠树林,碧草金沙地。
危径缘磥砢,寒泉写苍翠。
南祠忠定北文襄,千古青山两瓣香。
莫问前朝松柏树,只今何处有甘棠。
箫鼓迎神神下山,香烟满路送神还。
安得村村无病苦,灵泉不动庙门闲。
公来犹记十年前,我在山中正浚泉。
陆羽水经应入妙,卢仝茶力漫通仙。
闲边梦亦寻常见,病后诗曾一再传。
惠山草堂秋夜清,道人夜坐听泉声。
中庭不见古松影,西岭却遮新月明。
一里松庵期信宿,十年鹿洞梦孤征。
闲登山阁上,纵目九峰巅。
有兴还题石,多情更饮泉。
云栖追旧梦,风景入新联。
曾向庐山赋鹿鸣,呦呦千古有馀情。
钓游地近怜新筑,弦诵风微愧老生。
点易不知吾发短,听歌还爱此泉清。
才阁南沙榻,乘闲我又来。
为谁山有月,从此径无苔。
霜怯千年树,云低百尺台。
素老书来手独开,涯翁书复几时来。
百年倡和空金玉,千丈光华自斗台。
震泽云山愁独对,重阳风雨梦初回。
步出西郊见暮春,树头红尽绿初匀。
上方下界无游女,北坞南冈有逸人。
山色倍增今雨碧,泉声转入近池真。
登登山路转山阿,须向仙人洞口过。
涧水满时青草短,岩花深处白云多。
漪澜堂下水长流,暮暮朝朝客未休。
纵有《茶经》无陆羽,空教煎白老僧头。
听松庵里双古松,松下石床苍藓封。
洗却苔痕看古刻,志书传是米南宫。
踏踏儿郎从老翁,惠山寺里看新钟。
问道新钟几时撞,九秋霜落树头红。
击石长歌复长啸,山无人声泉有窍。
诗人曾谓兹山空,又闻山与南海通。
向来泉托山人姓,公为收名名始定。
独觉登山病后难,山中气象笔曾干。
镜光初动春湖绿,塔影犹含夜雨寒。
流水暗生禅榻听,飞花轻上舞衣看。
百年白鹿得奇观,双涧风声六月寒。
七里每劳千里梦,九峰长作五峰看。
两知堂近流风在,独对亭高缩地难。
风雨西庵正倚楼,素翁书至似同游。
十年海上人非远,何处山中事不幽。
竹蘖乍肥分仆送,松花将老托僧收。
精舍初成近惠泉,几回辰至起僧眠。
新正屈指今三日,旧约惊心又一年。
慈母板舆应偶尔,佳宾草饭乃居然。
公来多逸兴,胜赏独于斯。
水德元无滓,山灵故有知。
泠深方汲绠,瀑远自降旗。
苍山蜿蟺蟠九龙,石泉混混流其中。
下灌吴田数千顷,泽物岂止煎茶功。
支分馀润及草木,松杉枯柏青蒙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