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烟昏日落更谁知,四十流年一饷时。


水次梅花应独笑,城头老子尚能诗。


画船绿幕今如梦,雪鬓苍颜只自悲。

晚景登楼望,波涵夕照明。


观澜清俗虑,倚槛动诗情。


孤鹜冲霞去,扁舟向海行。

萧疏嘉节得阳重,病守西园此又逢。


且奉宾欢穷胜事,莫悲秋色动衰容。


管喧银字凌歌席,菊碎金铃上醉钟。

萧瑟秋心付五羊,尉佗台上作重阳。


西风吹帽林容老,落日平栏海气凉。


城郭晚来烟雾合,江山前代战争忙。

斜阳满目起城笳,天末吴云点暮鸦。


醇酒醉寻公瑾宅,远山晴入小乔家。


高台春晚愁铜雀,废署年深长石花。

又书稍去眼,日夕进微凉。


高楼一徙倚,清风为我长。


渔父荫深樾,归人度浮梁。

云端访古寺,树杪临危阁。


风厉慑草木,霜乾喜雕鹗。


天时既悽惨,人意亦寂寞。

东北丛林冠此都,地分清寂聚僧徒。


青天宝塔还今古,赤日珠光乍有无。


草径鹭乾时独立,松林鹤并晚相呼。

危阁秋登霁,寒烟晚坐重。


长风欲动地,落日故衔峰。


苇飐腾双鹜,云拖挂一龙。

铁塔豫梁传,数朝不数年。


标形如上涌,托体况中坚。


角亢晨昏宿,嵩河近远联。

忽遂登临志,还思创始功。


循阶攀峻绝,环级转空蒙。


秋色收残照,乡心御远风。

春台夕上兴犹奇,落木苍苍白日迟。


行傍径梅诗自好,坐看松嶂榻频移。


江城揽辔霜威迥,山阁开尊月色宜。

咄咄真成了事痴,功名何在鬓霜垂。


清谈安得如夷甫,佳句无劳发恺之。


山色倚江秋更好,烟光连市晚偏宜。

章溪与贡水,何事会波澜。


万里归人少,孤舟行路难。


春光浮曲浪,暮色隔连滩。

台山如招人,突兀城南隅。


我来有佳兴,不辞石磴纡。


步穷孤绝顶,局局万丈馀。

微风度竹气,澹烟增树色。


探寻得佳境,滟滟一池碧。


藻荇纷纵横,鱼虾时跳掷。

短发飒西风,暮角声中,翛然独立。
脱叶孤峰,露苍红石骨。
万里关山人不见,侧身天地今何日。

野水弯环,空烟澹薄,孤亭尚恋斜晖。
游骢散后,幽寻尘外偏宜。
暗想南湖雁影,翩然冲雪独吟时。

岁晚天空旭日晴,雪山当面始分明。


登临到我元无约,风景于人似有情。


楼阁欲从千里见,云烟谁借一朝清。

薄暮高城独延伫,望中飞鸟没烟树。


岘山何异楚天云,盘涧更连秦甸雨。


二十年来春草长,儿童牧马向斜阳。

山抱孤城四壁青,云沙烟草夕冥冥。


半天舒啸月东出,好醉美人双玉瓶。

客子登临望野田,铜鞮城上月初悬。


清光偏照农家妇,织得春衣办税钱。

苍茫野色几沙滩,漳水东流倚堞看。


烟火满城天向夕,一雕飞过不知寒。

独坐南楼佳兴新,青山绿水共为邻。


爽气遥分隔浦岫,斜光偏照渡江人。


心闲鸥鸟时相近,事简鱼竿私自亲。

肃驾阅林坰,回镳历江岛。


归马不待策,悠悠遵故道。


故道多遗庐,即事念同好。

飘飖跻雾术,容与蹑虹桥。


暂赴餐霞约,何劳折桂招。


横琴听水近,登阁看山遥。

楼橹宽闲事力劳,新来人物旧蓬蒿。


占留古意梅根老,压断寒声樠木高。


地迥山川含鼓角,夜明星斗助弓刀。

蹑屐重登昭赐楼,吴粳今是八回秋。


驿夫迎舫惊生客,稚子循廊感旧游。


塔影带云横树杪,鹊声和雨下城头。

广朗坪前霁色鲜,丹梯一望总堪怜。


云端曲接千重岭,阁上平开万里天。


远树暝悬沧海日,空山秋卧鹿门烟。

日落征途远,怅然临古城。


颓墉寒雀集,荒堞晚乌惊。


萧森灌木上,迢遰孤烟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