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晓雾轻绡卷,岚光抹黛新。


萧条数家聚,三两趁墟人。

茅屋几家山下住,长桥遥接山前路。


湖天雨过晓色开,满市晴岚带烟树。


远山近山杳霭间,前村后村相弥漫。

风波本无定,渔家爱夕阳。


丝纶摇扬处,多在瀼西傍。


清歌一曲竟,天水共微茫。

雁阵惊寒早,平沙衬水圆。


同怀稻粱意,南下尽翩翩。


谁念关山远,犹有尺书传。

孤帆自天际,出没见秋毫。


归心同逝水,飞度挟风涛。


临流一怅望,空觉此生劳。

月光随处好,何况洞庭秋。


风露三千里,金波上下流。


此时闻铁笛,天际一登楼。

扁舟潇湘上,夜听潇湘雨。


回风度明珰,丛篁各成坞。


欲起寄相思,美人隔南浦。

雪片大于手,江空岁复寒。


幽人高卧处,偏得画图看。


为问梁王简,何如楚客冠。

清晓坐闻钟,知是何朝寺。


微霜动商飙,秋随雁行至。


联翩去乡人,岂无怀乡意。

山以远市珍,山中复成市。


轻云结浮岚,东风泻清泚。


不辨往来人,微喧隔林起。

积水环门绿,斜阳隔岸红。


卷纶初系笮,待月更推篷。


泊处依沙柳,歌来杂暮鸿。

洞远飞晴翠,峰高近蔚蓝。


雨馀山树秀,烟净野花酣。


市肆帘初卷,溪桥路可探。

浩渺波光阔,霏微野望迷。


远看蓑笠钓,犹傍水云栖。


岛映银涛白,林欹玉树低。

远水兼天涌,清秋入月来。


龙宫珠乍吐,鸾镜匣初开。


荡漾君山出,苍凉梦泽回。

秋早知寒候,霜前到水涯。


群依鸥鹭侣,声散荻芦花。


潦尽沙痕广,江空月影斜。

近水开千亩,凌云挺万竿。


岸容初过雨,林气迥生寒。


植节苍逾劲,含风翠欲攒。

松径因回岸,茅斋对夕阳。


双双翔鹳鹤,片片乱帆樯。


候已乘风便,心宁怯路长。

寺对群峰寂,门临一径斜。


瀑寒山向暝,烟密树交遮。


僧饭过香积,禅栖伴法华。

翠微深处簇村廛,茅屋参差树色鲜。
欲向个中沽一醉,冥蒙不见酒旗悬。
春山岚重秋山少,宿雾浮烟亦昏晓。
千峰万峰爽气生,望入虚无俱缥缈。
画图到此须写真,许君笔力真能神。
望长天如镜,黛色凌空,岚气霁朝雨。
树里人家在,炊烟外、空青新画眉妩。
待挥楮素。
临水芳塍饶沃,连村老木萧疏。
此是莆阳天马,被人写入画图。
苍苍极目烟树,遥遥远接汀沙。
濑际竹篱蟹舍,林间茅屋人家。
小阁半藏山坞,浮云长绕峰腰。
却喜潺湲流水,中通一道横桥。
似水天心秋爽,如屏山上晴岚。
正值新凉气候,游人两两三三。
海气蒸秋热,山容媚晓晴。
森森万树立无声。
空翠袭人清。
远岫螺千点,长溪玉一围。
日高山店未开扉。
岚翠落残霏。
青帘摇影杏花红,疑是天星落照中。
引到游情携阮杖,招留醉态倒山骢。
孤村晓挂初晴日,深巷香飘不定风。
日出三竿瘴雾消,岚光掩映桂香飘。
山中自有巢由辈,心隐清高不弃瓢。
峭壁云开古洞边,紫光十丈与天连。
春花绽锦描朱幌,曙色流霞展翠毡。
纷入寒潭秋洗雨,翻来图画晓笼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