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生平甘淡泊,质禀甚清通。


经史沉潜里,溪山笑傲中。


梦游天禄阁,诗寄蕊珠宫。

素履安吾分,深居去俗嫌。


襟怀高莫儗,材力老逾添。


翰古兼行楷,经明法谨严。

道在宁谋食,时清不虑贫。


弟兄三俊彦,天地一闲人。


揽镜菱花晓,开尊竹叶春。

松树曾巢鹤,溪流可浣花。


步鸣苍玉佩,闲鍊紫金沙。


挥麈怀王衍,横琴仰瓠巴。

高槐细柳俨成行,远水遥山护草堂。


一片浮云扬空碧,半分寒气酿春光。

一溪一曲大江东,细柳新蒲窈窕通。


寒食楼台三日雨,卷帘庭院百花风。

花木阴阴午漏长,迁莺啼近读书堂。


谁能料理春多少,闲写新诗上粉墙。

花傍高楼半掩扉,河豚风起钓鱼矶。


沙鸥似解闲人意,时向蒹葭深处飞。

江河赴东流,日月西驰速。


天运有乘除,人事工报复。


如何首阳薇,一去无后禄。

惜春无计为春留,独倚元龙水上楼。


无数飞花随宿雨,海门东去更东流。

杨柳蒹葭一色匀,江门日日弄丝纶。


夜来新水强三尺,钓得龙湾六六鳞。

古意苍颜积渐肥,座中山色有馀辉。


岸回细柳生绿暗,风送飞花深翠微。

连宵草色雨中池,拂地垂杨压水枝。


倦倚阑干检官历,忽惊春到已多时。

莺啼燕语各分明,最爱春声自物情。


风送夕阳宾客退,一帘香雾浪纹生。

漠漠杨花闹晓晴,穿帘入幕太多情。


如何无力遮春住,点破沧浪万里清。

遥闻大药驻衰颜,我付行藏与鬓斑。


多事一春眠白日,无言十里对青山。

春江一曲绕孤村,鹤有双雏竹有孙。


爱听沧浪临水坐,背人新月弄黄昏。

江上高楼隔晚霞,蒲团静结倚窗纱。


暗香一道随风力,知是前村枳橘花。

侍儿日日报花开,白白红红尽手栽。


我自白头春自好,莫教风雨便相催。

春深山馆日如年,品石尝泉各有缘。


好客远从云外至,自移尘榻向花前。

土作坡陀石作岩,晓乘甘雨种松杉。


门前日日春潮到,定有双鱼寄一椷。

久忘把镜照容姿,风动屏开见鬓丝。


岩背好花浑未发,莫将春色怨迟迟。

重重帘幕护馀寒,拓得兰亭映日看。


颇觉近来诸念尽,偏于笔砚遣犹难。

上临风雨下尘氛,一上层台思不群。


更爱草深成小坐,摩挲双眼看江云。

隔江楼阁郁岧峣,掩映繁花更柳条。


红日半窗春睡足,独携藤杖过溪桥。

种成修竹倚云看,新筑方塘漾翠寒。


一夜落花风信急,隔溪吹折钓鱼竿。

临池草阁背山堂,乳燕泥融补画梁。


却按茶经试江水,自开阳羡阅旗枪。

山中春色二分强,次第开花到海棠。


风日一帘初病起,斜摊黄素写官方。

绿杨如线草如茵,紫竹肩舆白叠巾。


不是为春禁不得,老来心绪最怜春。

湘帘面面拥孤亭,雨弄春晴草更青。


山静日长无一事,倚阑闲看鹤梳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