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竟日散如丝,吟看半掩扉。


秋声在梧叶,润气逼书帏。


曲涧泉承去,危檐燕带归。

竟日声萧飒,兼风不暂阑。


竹窗秋睡美,荻浦夜渔寒。


地僻苔生易,林疏鸟宿难。

飘洒当穷巷,苔深落叶铺。


送寒来客馆,滴梦在庭梧。


逼砌蛩声断,侵窗竹影孤。

囊空幸有书堆案。
柳敛青眉秋已半。
急风斜雨助轻寒。

漫斗摴蒱金钏冷,暝烟犹缀秋千绠。


一声新雁动离思,叫彻云根透纤影。


翠钿寒生秋已仲,檐敲碎玉惊残梦。

旅馆中秋值雨时,松维城上黑云垂。


千家俱寂无弦管,独客凄凉剩别离。


月色已孤终夕望,赏心又是隔年期。

秋色平分夜,寒堂独坐时。


松州万里客,穗石十年思。


云重月轮没,风狂烛影攲。

积雨沉秋汉,寒云没太清。


长林迷去路,栖鸟暗闻声。


天地何曾别,江山此一更。

润气先从柱础知,寒宵滴滴助秋悲。


桐圭绕树多黄落,苔锦缘阶更碧滋。


爽彻衾裯慵就枕,凉生笺管欲题诗。

一雨战秋阳,风生衣袂举。


更不假蒲葵,秋阳眇何许。


浑如赫赫人,其技只鼯鼠。

直北风来厉作威,吹沙挟雨半空飞。


行人不惯张油盖,茸帽毡衫信马归。

满城风雨冷凄凄,白杨叶飞鸟乱啼。


马蹄暗踏十街水,车毂深埋一尺泥。

圣代逍遥一角巾,西来况尔识予真。


园扉半掩琴书静,庭树相依鸟雀驯。


荒径自怜苔色古,白衣宁待菊花晨。

白首飘蓬来自西,旧交南望感云泥。


周南文物犹逢汉,邺下词人久别齐。


河涨蛟龙秋怒转,雨昏乌鹊夜愁栖。

驿灯分暝色,野馆滞秋阴。


已倦衰年事,偏驰故国心。


夜凉槐雨滴,月暗草虫吟。

秋风试寒初。
一片乡心点滴闲。
滴到湘江多是泪,珊珊。

初见累累小圃中,鼠偷雀啄树将空。


久遭日暴皮先罅,未借霜寒子半红。


爽味尚堪供齿颊,清浆聊可润心胸。

一雨一凉秋气味,添愁添病客情怀。

故园十亩檀栾好,个里归心未得谐。

数日窗无疏竹影,烟中长有万丝飞。


不知小雨催时节,但觉朝来欠裌衣。

推琴还徙倚,似欲问归舟。


装就藏云满,行先借雨留。


分题当赠柳,惜别正悲秋。

只欢时雨及,不敢怨风寒。


民力一秋苦,山田昨日乾。


小桥行未折,破屋补方完。

电驱瓴建屋,溪涨浪翻查。


身作三年客,愁随万点鸦。


家书空系雁,灯信未占花。

一饱真难得,凶丰特未分。


连绵窗外滴,惆怅陇头耘。


雀啅饥谋食,蛙鸣夜作群。

宿雨觉才初,亭林忽复徐。


簇声诸树密,悬滴四檐疏。


省漏疑方丈,愁炊问斗储。

朝来白苎怯新凉,雨脚无情拂画堂。


坐对紫薇花落尽,何消一曲舞山香。

客舍萧条兴味清,綀囊犹有读书萤。


一帘细雨梧桐老,闲写刘郎陋室铭。

芭蕉叶上雨珊珊,秋满华堂烛影殷。


遥想琼楼风露冷,天香不动羽衣闲。

黑云低树影沉沉,银箭金壶漏已深。


不见玉盘生夜海,空闻黄叶下秋林。

雁云幂幂作秋阴,冰簟新凉梦不禁。


窗下草虫相和起,一声声似伴愁吟。

甘雨知时不待求,使君心事与天游。


一时润泽知无价,千里歌谣庆有秋。


山色洗青当郡舍,稻花垂白亚田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