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吾是瑶台翰墨仙,操觚弄椠玉皇前。


翻云为墨海为砚,一片寒空如雪笺。


兔豪象管用不得,倒蘸昆仑醉钩画。

分来烽火柏,持作笔床先。


小架宜斑管,长书得锦笺。


归凭纤手润,益使大红鲜。

何年沉铁网,海底得枝枝。


以此为钩好,偏于挂镜宜。


亲劳如意击,重向玉台贻。

三峰碧。
缥渺烟光树色。
高寒处,上有猿啼,鹤唳天风夜萧瑟。

□□□□□□评,岩供诗料鹭飞形。
□□□□□□□,片片白云两翼轻。
渚水静观清且浅,芦花□□□还兴。
千金铄铄独文身,五德名标莫与群。
振翼岂愁天色暝,曲头如盼曙光新。
鸟穿竹韵窗谈巧,风卷尘岚士□勤。
金猊擅艺宝筵开,蓬海真僧驾雾来。
讲透精光图上点,默收尘火座闲埋。
钵龙静听金风细,幢鹤惊闻唳月哀。
一流瀑泻九重天,长挂如虹引洞仙。
岩壁凫飞延岁月,石梁龙滚起云烟。
满山药味增新色,夹岸桃花胜旧年。
毓秀山根插翠峰,如陵如阜起隆嵷。
堆高鹿苑冲银汉,积拟钜桥跨玉虹。
敛厚难输王廪粟,岁丰长守大夫松。
盛阳淑气满岩前,误认仙桃开洞天。
根老种传王母颗,花娇色映武陵田。
辉增晴旭香盈袖,影落溪流锦障川。
□□□中不老方,石台白战几多场。
登楼欢笑□□□,□□□□姓氏香。
云拥貔貅天地谧,□□□□□□□。
巧夺西湖五姥峰,架中时见挂长虹。
近联霞彩笺呈锦,遥对岩牙笔露踪。
翰墨云烟来璧水,丹青桃李出花丛。
刻画峰峦势,尸功翰墨馀。
锁窗闲昼永,高卧数中书。
匠馀留片木,榰案定攲倾。
不是乖绳墨,人间地少平。
小瓶防砚渴,埏埴自良工。
怀抱清谁见,聊凭一滴通。
抄书防纵逸,界墨作遮阑。
妙用谁能识,心端笔自端。
镇浮须假重,刻石作狻猊。
偶以形模好,儿童竞见知。
惭非苏子佩,聊置简书间。
尺牍予慵理,何劳汝汗颜。
拂儿虽草创,日用最相亲。
莫遣维摩室,潜生庾亮尘。
号令行惟信,人谁不我承。
举烽诸国叛,敲铁小童应。
错落双刀合,晶荧百鍊光。
剪裁皆在手,终不露锋铓。
代木收奇干,安灯创小檠。
勿夸能自照,得助益高明。
忆昔金仙去后遗双狻,化作双玉南海边。
洞庭山鬼逐不得,夜吼云根今几年。
先生曾作橘洲客,屡撼梧桐怖龙伯。
璞琢穷工巧,书帷适用高。
得邻辉宝墨,栖迹卧文毫。
匪月光长在,非冰暑自逃。
本来凝结自洪蒙,精凿争言鬼斧功。
直视一拳侵岳势,削同群玉出云中。
卧游遂可轻图绘,坐啸如闻起谷风。
谁是元虚作赋才,文章定可到蓬莱。
应知此后难提笔,故放文澜卷浪来。
大笔如杠只此支,谁将巨手一重持。
风帆海上朝朝过,疑是杨花入砚池。
三峰突起宛中央,应是徐陵搁笔场。
试问古来谁巨手,韩潮苏海阅沧桑。
卓笔峰高不可求,临池空自意悠悠。
此中本有珊瑚架,铁网何须屡溯游。
三步五步歇,六日七日晴。
岂不念我归,春色相送迎。
前宵社酒散,行将返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