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芳景到横塘,官柳阴低覆,新过疏雨。
望处藕花密,映烟汀沙渚。
波静翠展琉璃,似伫立、飘飘川上女。

四山收尽一天云,水色天光冷照人。


面面荷花供眼界,顿如身不在凡尘。

绝岸疏烟合,回塘夕照和。


水仙犹度曲,川后自收波。


银汉桥横鹊,蘅皋袜溅罗。

风清月白天垂碧,有恨如羞半敛花。


红袖粉痕晨带湿,翠盘珠影夜生华。


杨枝洒润菩提雨,薇水流香仙子家。

天香夜气两交加,艇子攲眠宿妙花。


谁展银泥铺水色,更调汞粉拂霜华。


即空是色非二景,有象无声别一家。

竹边窗外小池塘,青盖亭亭拥靓妆。


莫把仙娥相比拟,合将君子为平章。


凋时堪供真人艇,老去犹充楚客裳。

闻有高荷相次开,绿云深护紫霞杯。


公曹清切人难到,自绕池边去复来。

小小池陂两斛泉,也教插柳着春烟。


粉墙过午新阴合,时有清风一洒然。

旧日曾闻都水监,明时已属泮宫祠。


水通窊地生荷叶,门倚回堤出柳枝。


桥外行人看习射,座隅童子解歌诗。

一现春风结幻缘,水亭芳信报今年。


不祥总为非时出,无寿偏因得气先。


万叶田田初满眼,孤花片片已成烟。

何用逢时早晚争,先开先落更伤情。


香留世界才三日,梦断池塘便一生。


梅雨惟教青子湿,楝风不信绿房倾。

花信阑珊正断肠,绿荫怅望小池塘。


水明忽照红妆影,风过犹疑翠盖香。


独笑晚春迷蛱蝶,多情终日傍鸳鸯。

红红白白满方塘,风度人言似六郎。


属我属君何必问,匡庐莲社有周张。

美艳向人花灼灼,青圆如鉴叶田田。


月明徙倚阑干处,细得真香忆去年。

我昔扁舟泛湖去,四望荷花浩无数。


谁家画舫倚红妆,笑声迥入花深处。


笙歌凄咽水云寒,花色似嫌脂粉污。

一花一叶自相连,待得花开叶已圆。


应为施朱嫌太赤,故将嫩绿间婵娟。

绝代容华绝代姿,风鬟雾鬓见翻疑。


可怜照水好颜色,披惰江波胜折枝。

波动一轮声悄。
水浸一天秋晓。
台榭冷,佩环寒,此际知心原少。

内外湖边人悄。
南北峰顶天晓。
摇翠盖,拥红妆,一夜幽香多少。

好在中孚泽,犹横未济舟。


掷金随柳舞,跳玉趁莲讴。


扫榻方思士,钩帘也觅侯。

病襟佣策杖,天镜恰开奁。


青盖迷前浦,红妆间曲檐。


藻窥知鹭下,萍破识鱼潜。

避暑暑复至,乘凉凉未来。


平生欲快意,命也何疑哉。


驾言田里间,薰风动蒿莱。

行云吹尽没纤痕,涌月浮空到碧澜。


濠上更看荷花发,夜凉无计凭栏干。

露荷吹满小池风,想见公馀采摘空。


正是新秋明月夜,隔溪还许野人同。

雨竹翻山翠,风荷漾水香。


我行三步远,人饮一杯长。


不以扶头去,其如扫迹藏。

醉醒絺衣尚酒痕,空思清论卷涛澜。


一诗又得圆前梦,依约风花十二栏。

闻香餐秀总堪怜,君子呼名品是仙。


茗赏得神原胜酒,水云傍置一茶颠。

清通高远挺孤妍,况有山矾作侍鬟。


石几纸窗无别供,花成香雾水成烟。

不用陂池不用钱,乘舟采向冶湖边。


但须插架妆生态,自去疏枝自拣泉。

野塘碧。
云锦天机乍织。
垂杨外,红日半酣,翠盖亭亭拥倾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