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人观落叶悲,我视落叶喜。


请看四序速,次第若屈指。


风霜一瞬过,望春时有几。

落多秋亦晚,窗外见诸邻。


世上谁惊尽,林间独扫频。


萧骚微月夜,重叠早霜晨。

楚树雪晴后,萧萧落晚风。


因思故国夜,临水几株空。


煮茗烧乾脆,行苔踏烂红。

片片落复落,园林渐向空。


几番经夜雨,一半是秋风。


静拥莎阶下,闲堆藓径中。

秋声一夜过林西,旧绿新黄响未齐。


共是飘零难久住,何妨憔悴托卑栖。


归除白石迟明月,收拾红笺付小奚。

惨碧愁黄无气力,做尽秋声,砌满栏干侧。
疑是纱窗风雨人,斜阳又送栖鸦急。


不比落花多爱惜,南北东西,自有人知得。

旅次依荒驿,山空静不闻。


孤眠愁夜永,假寐逼宵分。


木叶响如雨,阳台散片云。

一叶辞枝影便单,烟深沙浅乱离难。


因风恨不寒烧尽,踏月空怜屐齿乾。


却忆题红疑有字,若逢为笠也须冠。

洞庭波起寒生遍,天涯自惊秋早。
绿断平芜,霜凋杂树,不碍高楼凝眺。
千山径悄。

陡觉老秋郊,山臞出岭坳。


萧骚风脱叶,清峭树留梢。


渐失牛羊径,难藏鹳鹊巢。

豫樟凝绿雪霜中,何事春来一转蓬。


自是新条更旧叶,不关摇落是东风。

蔌蔌林中叶,落势殊未休。
念汝春夏间,芃芃一何稠。
朝烟坐苍翠,暮雨借膏油。
秋风不设护花铃,任扑云亭又水亭。
辟荔墙垣犹有剩,梧桐院落最先听。
烂红乾翠都堪惜,转绿回黄不暂停。
匆匆节序九秋临,无复花阴与柳阴。
寒士衣裳未裁剪,美人诗句久销沈。
惊沙滚滚流难塞,伏莽重重迹转深。
落木萧萧景最佳,今年游屐欠安排。
乱山荒径难寻路,古树斜阳易感怀。
敝帚千金聊坐拥,断琴三尺已深埋。
扫尽巢痕旧燕莺,满天霜气晓来清。
平添夜月三分色,略减秋霖几阵声。
荫暍竟违平日志,归根颇动暮年情。
洞庭波阔,问悲秋宋玉,赋情何许。
见说红衣南岸客,坐受西风老去。
残画沧洲,余程水驿,头尾连吴楚。
枝上曾几日,夜来秋已终。
又随天地意,乱下户庭中。
不静月斜处,偏惊白头翁。
芳菲桃李雨新肥,绯绿园林露已凄。
自道好来还好去,到头总是涴尘泥。
时雨阴复霁,渐觉暑气消。
野色将欲秋,蝉声迥萧条。
白发非故吾,黄叶下今朝。
西风兮吹襟,蝉声兮满林。
古砌静而叶落,凄然感乎予心。
忆美人于闺房兮,方敛袂而沉吟。
空庭肃秋气,一叶最先飞。
众叶皆不顾,孤客暂相依。
曾受日光照,融和露复滋。
岂不恋本枝,秋霜不可耐。
明知春必来,摇落安能待。
萧萧泪独零,落叶逐风轻。
秋草甘同死,真惭树上荣。
一片清阴护好山,横摧应恨晓霜顽。
旧根强附怜飘泊,生意蠲除谢折攀。
青眼几时谋爨下,红颜题怨到人间。
当年张绪好丰神,每向灵和晤对频。
既冷客心投陌路,望春闺思属车尘。
已看坠地还依树,终是沾泥不化蘋。
弥望疏林玉露伤,华年踪迹费思量。
惊尘胡马来洮水,落日风帆下建康。
素女何必供野火,青山真面破天荒。
一番萧瑟打寒窗,听尽秋声未肯降。
苔甃烟荒蛩絮絮,油灯风飐影幢幢。
传书旅雁暮横塞,压阵军鸦晓渡江。
故枝回首尚依依,日薄风飘未忍违。
纞阙心情无奈老,弈棋朝市不如归。
孤根明岁知何似,茂实前情相忆稀。
天寒日暮竟何之,纵不长年亦自悲。
多谢后来新雨露,从今誓不上高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