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石亭老入维摩室,三尺流泉长挂壁。


云寒夜半山鬼号,十年两耳秋萧瑟。


村溪水落寻山房,颜如渥丹鬓未霜。

向山独有一人行,近洞应逢双鹤迎。


尝以素书传弟子,还因白石号先生。


无穷杏树行时种,几许芝田向月耕。

一心求妙道,几岁候真师。


丹灶今何在,白云无定期。


昆仑烟景绝,汗漫往还迟。

旧居桐柏观,归去爱安闲。


倒树造新屋,化人修古坛。


晚花霜后落,山雨夜深寒。

焚香读易乐闲居,参订先天太极图。


人道三分程氏传,较他汉上有差殊。

我爱孟东野,君师田子方。


放舟游濑水,飞舄返华阳。


有酒须同酌,真情不可忘。

三白先春慰客情,瑶林照耀夜窗明。


浅斟低唱痴儿女,那得工夫问雪声。

石铫溪芽活火烹,旋烧败叶带枯藤。

闻道孤根暖已回,扶筇携酒出山来。


数花羞涩西坡上,也当春风一度开。

闻餐玉脯饮丹血,补脑还精身体轻。


刀几即看哀一死,道人那忍说长生。

帝宫高锁汉郊畿,羽士琴书静可依。


萝洞昼栖云雾入,石坛秋礼佩环归。


丛丛晚竹临风整,嘒嘒玄蝉曳日微。

仙亭牡丹树,不数玉山桃。


忽漫相逢处,开花烂熳高。


彩云停度曲,迟日动挥毫。

夏日天坛上,登临傍九霄。


川原一以眺,楼观郁岧峣。


洞口逢丹侣,花间醉碧箫。

全神不言命,所尚道家流。


迨此远南楚,遂令思北游。


先生秀衡岳,玉立居玄丘。

十数年前别我行,相逢犹是旧颜形。


琴声渐古听来淡,药味虽凡试最灵。


出有酒钱天下富,住无家地浪头萍。

羽客栖玄紫极宫,楼居三景自玲珑。


游云宛在洪荒世,探道元居恍惚中。


窗白夜生南浦月,帘高时卷上江风。

道人船子是行窝,如此东湖烟水何。


宝剑携将叱雷雨,钱符埋得镇蛟鼍。


云盘仙篆朱文细,海浴神丹绛气多。

归去青溪点易窗,仙林如子世难双。


丹藏虎豹千山雪,剑度鱼龙万里江。


别洞苔花分石路,古坛松子落岩淙。

锦水西头观阙青,仙家原不隔沧溟。


凤麟洲渚寒凝碧,云雾衣裳夜降灵。


金醴浸花留客醉,玉笙吹月使龙听。

南楚东吴一草亭,道人元不叹飘零。


幻身在世真如露,客鬓经年渐欲星。


招隐山中猿鹤怨,话禅石上鬼神听。

高斋闻在荔枝林,曲几方床宴坐深。


大道无形元寓器,至人于物不容心。


三山云气通寥泬,一室天光入照临。

绛节前驱海日生,川回已见汶阳城。


数峰晓翠和烟湿,千树春红照地明。


原隰使华来焕烂,河山风物入经营。

山人爱与山为友,住得山前地几双。


为纳白云长扫室,欲延青嶂别开窗。


岚中筇迹粘苔磴,风外琴声泻石缸。

团团茅盖一巢轻,雪满千山虚白生。


象外乾坤还太古,望中楼观尽通明。


云藏宿鹤浑无迹,水落长松暗有声。

路上仙岩最上溪,仙家住处有丹梯。


瑶台鹤下天风冷,灵锁花深晓日迷。


五色芝房团紫盖,千年石髓裂青泥。

仙馆深居寂寞滨,千岩浓翠湿无尘。


筑台一日临风雨,驱石中宵使鬼神。


潭上昼游鱼听瑟,花间春醉鸟衔巾。

茅屋西林下,逋仙恐是君。


支筇鹤外见,哦句竹边闻。


老树春常早,空山雪不分。

隐者多幽事,锄云自种梅。


几盘山径术,强半雪莓苔。


拾药泥丹灶,浮香入酒杯。

惊羽穿林看细碎,健舆绕石听攲斜。


道人住近茅峰北,一簇楼台五色霞。

玄言圣祖五千言,不说飞升不说仙。


烧药炼丹全是妄,吞霞服气苟延年。


须知三教皆同道,可信重玄也似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