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虬须醉倚木兰舟,不识人间出塞愁。
吹散碧云江上去,芳洲斜日自悠悠。
月白江空露下时,谁家笛傍晚风吹。
情深可奈消无酒,景好惟须对以诗。
欲谱新词三弄里,那堪苦调几声悲。
无端飞出大江滨,况乃秋深易恼人。
湘竹半帘寒欲湿,半空黄叶落西邻。
无雨泠泠水一围,白云凝立不知飞。
银筝昨夜红牙拍,输却多情婉转微。
却是悲秋感慨同,片心先与曲相通。
莫将杨柳因风去,裒谢伤心在六宫。
当空孤月苦清辉,一夜山川冷四围。
寄语莫吹关塞去,征人犹有不曾归。
独向云边倚画图,潇湘一气逼平芜。
白头吟尽无聊处,怨入西风草半枯。
似隔重云白鹭汀,何人深处独泠泠。
一声幽咽黄昏后,飞落微霜着纸屏。
碧溪浮月练光寒,一曲风传到枕前。
应在南楼尽深处,玉梅飞坠学榆钱。
残月微微玉漏深,一声长笛起秋阴。
天涯多少怀归客,独对西风思不禁。
何处悲声起,寥寥入陇头。
落梅怨遥夜,折柳送清秋。
月白思乡曲,云黄出塞愁。
岳云远到南横,尚书旧第风筝碎。
人生逝水,几家诗社,又兴吟事。
西蜀才人,少年潘鬓,暗惊铅泪。
笛声何处水茫茫,潮落沙寒月照廊。
嵇吕成尘不可觅,满襟清泪忆山阳。
江上谁家吹笛声,月明霜白不堪听。
孤舟万里潇湘客,一夜归心满洞庭。
何处渔汀晚棹回,笛声似为水云哀。
相逢莫怪频垂泪,曾向梁园听曲来。
寒蛩四壁冷啾啾,寂静长空众籁收。
何处一声初弄笛,有人万里独悲秋。
馀音嘹亮桓伊曲,曙色凄凉赵嘏楼。
三十年前此凭栏,醉听渔笛暮江寒。
重来虽复闻三弄,老去终无旧日欢。
谁为梅花怨未平,一声高唤百龙惊。
风当阊阖庭初静,月在姑苏秋正明。
曲尽绿杨涵野渡,管吹青玉动江城。
谁人吹笛倚楼东,静夜闻来迥不同。
嘹喨数声云散后,凄清三弄月明中。
梅花落尽江城雪,杨柳凋残野渡风。
廓落方无绪,谁家送笛来。
乍惊云影破,渐觉杵声哀。
八月荒蒲柳,三年困草莱。
晓日度春潮,晴江媚柳条。
挂帆沧海近,闻笛旅心摇。
望处但无尽,济时何寂寥。
风摇古木影萧森,何处飘来暮笛音。
杳杳迥如天上曲,悠悠不减陇头吟。
未逢明月心犹恨,却忆残梅兴亦深。
南浦蒹葭疏雨后,寂寥横笛怨江楼。
思飘明月浪花白,声入碧云枫叶秋。
河汉夜阑孤雁度,潇湘水阔二妃愁。
玉笛飘残月下声,空江秋入思冥冥。
怪来杨柳移关塞,可是梅花落洞庭。
半夜旅魂随调切,谁家少妇倚楼听。
关山杨柳尽飘零,远客含愁夜独醒。
何处风前三弄笛,泠然清韵满空庭。
江上浮仙棹,谁将玉笛吹。
时闻折柳曲,更听落梅词。
响遏行云散,声随断角悲。
几番吹月梅边,一双瘦鹤支烟冷。
江城又晚,飞花渐寂,今宵倦艇。
宿鹭惊沙,潜虬舞壑,断肠谁听。
红穗疏灯水上楼,笛声纤远指痕留。
定知吹笛人双髻,可惜湘帘不上钩。
风薄湘帘露气侵,碧云满地散桐阴。
高楼倚月谁家笛,客馆惊秋此夜心。
塞雁清音应共听,江梅旧韵不堪寻。
卸帆沽酒荻花村,水色天光净不分。
霜月凄凉何许笛,一声吹裂洞庭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