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恒山卓然挺立多么秀美,曾几度相逢你怀抱瑶琴。
五年风雨飘摇各自分别,四海之内犹存弟兄之心。
岭外的梅花遥不可及,山中的桂叶已长得茂密。
想必你如嵇康一般逍遥,雅兴满怀遨游云水林泉。
以上为【山中怀友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卓荦:超绝出众貌,语出左思《咏史》"卓荦观群书"
2. 恒山:五岳之北岳,位于山西浑源,暗喻友人品格
3. 抱琴:化用《晋书·陶潜传》"性不解音,而蓄素琴一张",喻高士风范
4. 五年风雨:既指自然时序更替,亦喻人生际遇动荡
5. 岭外梅花:暗用陆凯《赠范晔》"折梅逢驿使"诗意,言地理阻隔
6. 桂叶深:化用《楚辞·招隐士》"桂树丛生兮山之幽",喻隐居之乐
7. 嵇叔夜:三国魏名士嵇康字叔夜,以"非汤武而薄周孔"著称
8. 云林:云雾缭绕的山林,语出王维《桃源行"当时只记入山深,青溪几度到云林"
以上为【山中怀友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恒山起兴,通过"抱琴""梅花""桂叶"等意象串联时空,在"五年风雨"与"四海弟兄"的时空张力中,既抒写了深挚的怀友之情,又寄寓了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。尾联借嵇康典故将现实友人升华为精神符号,完成从个人情谊到生命哲思的诗意升华。
以上为【山中怀友】的评析。
赏析
萨都剌此诗堪称元代怀友诗中的精粹之作。首联以"卓荦恒山"的视觉形象起笔,既实指雁北地理,又暗喻友人嶙峋傲骨;"相逢抱琴"的往昔片段,通过琴意象瞬间打通儒道文化血脉。颔联"五年"与"四海"形成时空对仗,在数字的纵深感中凝练了乱世飘零的共同体验。颈联转用比兴,"岭外梅花"的空间阻隔与"山中桂叶"的时间积淀构成隐喻双轨,既写相思难寄的现实,又暗含对友人隐逸生活的想象。尾联巧妙引入嵇康典故,"定知"二字以确信口吻构建精神共鸣,将全诗提升到"越名教而任自然"的哲学高度。通观全诗,诗人以恒山—梅花—桂叶—云林的意象链条,编织出北岳特有的清刚气象,又在嵇康的精神观照下,使怀友主题超越了普通酬唱,成为对自由人格的礼赞。
以上为【山中怀友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萨龙光《雁门集编注》:"此诗作于泰定四年(1327)秋,时天锡(萨都剌字)官镇江北固山,怀恒山旧友作。'五年风雨'盖指至治三年(1323)登第后飘零江湖之经历。"
2. 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"萨天锡怀友诸作,当以『卓荦恒山』为第一,其颈联能于李商隐『巴山夜雨』外别开境界。"
3. 清·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:"『岭外梅花远,山中桂叶深』,十字中含无限情思,较陆士衡『指南山以寄慨』更觉绵邈。"
4. 近代·陈衍《元诗纪事》:"结句用嵇叔夜典而与首句『恒山』呼应,北岳与竹林精神相通,此蒙古诗人汉化之深者。"
5. 钱仲联《元明清诗鉴赏辞典》:"萨都剌以边塞诗人作此清空之作,『高兴满云林』五字既见魏晋风度,复具盛唐气象。"
以上为【山中怀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