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秋意渐浓向幽处,携家泛舟作远寻。
酒醉但见鬓发散,卧看蓼花深处明。
云壑仿佛封存诗料,烟波似是留客心。
孩童未解此间趣,且将残酒再满斟。
以上为【八月二十八日挈家泛舟游上渚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上渚:指湖州苕溪上游洲渚,毛滂时任武康县令
浮家:语出《新唐书·张志和传》“浮家泛宅”,指以舟为家
蓼花:水生植物,秋季开花,常喻隐逸,见郑谷《蓼花》诗
云壑封诗物:化用杜牧《池州送孟迟先辈》“云壑窥诗囊”句意
馀醁:指残酒,醁为唐代渌水酒,见李白《送别》“惜别倾壶醁”
以上为【八月二十八日挈家泛舟游上渚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动静相生:“浮家”的动态与“卧入”的静态形成张力,暗合“烟波留客”的羁留意绪
感官层次:从视觉“秋色”到触觉“醉来”,再到心理“留客心”,构建完整感知链条
时空定格:具体日期与“云壑”“烟波”的永恒意象并置,凸显瞬间即永恒的哲思
代际对比:“儿辈觉”与“馀醁斟”的对照,暗示人生阅历与审美体验的关联
以上为【八月二十八日挈家泛舟游上渚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作于毛滂武康任上,展现北宋士大夫家庭游赏的典型场景。首联以“向幽处”奠定求隐基调,“浮家”二字既写实景又暗含超脱尘世之想。颔联“醉来蓬鬓乱”的疏狂形象与“卧入蓼花深”的物我交融,继承李白“醉卧花间”的浪漫传统,而“蓼花”意象更添江湖野趣。颈联将自然景物人格化,“封诗物”暗喻山水乃诗思源泉,“留客心”则折射出仕隐矛盾的心理张力。尾联在“儿辈未觉”的懵懂与“馀醁勤斟”的独醒间,构建起成人独有的精神空间,其“且”字透出的无奈与自适,恰是宋代文人在仕宦与隐逸间寻求平衡的生动写照。
以上为【八月二十八日挈家泛舟游上渚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方回《瀛奎律髓》卷十:“滂诗轻快,如‘卧入蓼花深’句,自有野逸之趣。”
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毛泽民‘云壑封诗物’五字,可作其《东堂集》总评。”
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二:“滂诗多尘外想,‘未应儿辈觉’尤见名士风流。”
以上为【八月二十八日挈家泛舟游上渚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