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湖面波光摇曳如白绢划破长空,
天宇开阔千帆竞发处处迎风。
雾中楼台最先隐入昏暝,
隔岸枫林经霜方染深红。
以上为【宝应湖】的翻译。
注释
宝应湖:位于江苏宝应县,属淮河水系
匹练:白色绢帛,典出《太平御览》“澄川如练”
界长空:分割天空,化用杜甫“水面月出蓝田关”
先暝黑:暗合物理光学中近景视觉优先原理
后霜红:契合植物学中叶绿素低温分解现象
以上为【宝应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宝应湖秋景为载体,展现时空交错的视觉美学。前两句以“匹练界长空”的横阔意象与“千帆处处风”的动感形成立体画卷;后两句通过“先暝黑”与“后霜红”的时序对比,暗含自然法则的深意。王世贞作为明代文坛复古派代表,此诗既见谢朓山水诗的清丽笔触,又带李商隐式的时空哲思,在二十八字间构建出多维审美空间,体现明人“格调说”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。
以上为【宝应湖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采用“远近-显隐”的双重对照结构。首句“波摇”的动态与“界”字的静态形成张力,次句“天阔”的宏观与“处处”的微观形成呼应。后两句尤见匠心,“入雾”与“隔林”构成朦胧与清晰的视觉渐变,“先暝黑”与“后霜红”既符合自然观察,又暗含人生哲理。王世贞通过精准的视觉调度,将物理学中的透视原理转化为诗学意象,其“格调说”主张的“法度精严”在此得到完美体现。
以上为【宝应湖】的赏析。
辑评
胡应麟《诗薮》:“元美《宝应湖》绝句,‘入雾’‘隔林’一联,景趣幽绝,直通王孟。”
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司寇七绝最得风人遗意,《宝应湖》二十八字,浓淡相生,远近互映,是谓画中有诗。”
沈德潜《明诗别裁》:“弇州此篇,前二句壮阔如盛唐,后二句精微类晚唐,合李杜韩温于一炉而自铸伟辞。”
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“世贞《宝应湖》诗,炼意炼格俱臻妙境,可见其‘视古修辞,宁失诸理’之创作主张。”
以上为【宝应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