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日风雩好,晴江祓禊过。
径穿花底窄,春向水边多。
秾艳羞桃李,轻躯称绮罗。
髻摇金婀娜,鞍覆锦盘陀。
曲浪留纹羽,峨峰进紫驼。
富贵唐天宝,风流晋永和。
翻译
和暖日照风雩台晴好,晴明江边祓禊刚过。
小径穿行花丛嫌窄,春意在水边分外浓多。
秾艳姿容令桃李羞惭,轻巧身段与绮罗相称。
发髻摇曳金钗婀娜,马鞍覆盖锦缎起伏。
曲浪留下纹羽痕迹,巍峨峰前紫驼行进。
游人挤满街巷通道,啼鸟躲避笙歌喧闹。
坐席屏障柳荫围合,行卧茵褥软草衬垫。
漱饮酣畅香气漫洲渚,洗涤器皿腻脂浮波光。
富贵可比唐代天宝年,风流犹似晋朝永和时。
暮色归途车马喧闹,珠翠遗落平坦坡地。
以上为【上巳】的翻译。
注释
上巳:农历三月三,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“是月上巳,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”
风雩:《论语·先进》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”,指春台
祓禊:除灾仪式,《周礼·春官》“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”
盘陀:马鞍纹样,张籍《老将》“宝玦麒麟饰,银鞍盘陀装”
纹羽:羽觞流杯,《楚辞·招魂》“瑶浆蜜勺,实羽觞些”
永和:王羲之兰亭雅集之年,《兰亭集序》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”
以上为【上巳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铺陈手法再现明代上巳节全景。前四句点明节令背景,“风雩”“祓禊”暗用《论语》《周礼》典故,奠定雅俗交融的基调。中段十二句通过“秾艳羞桃李”的容貌描写、“髻摇金婀娜”的服饰刻画、“曲浪留纹羽”的游乐细节,构建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的多维盛宴。尾四句以“天宝”“永和”的历史映照,将当下狂欢接入文化长河,“珠翠落平坡”的收束既见盛极而衰的隐喻,又留余韵悠长。
以上为【上巳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排律的文学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:社会史料层面,精确记录明代江南节俗的细节,如“鞍覆锦盘陀”的马具工艺、“涤器腻浮波”的饮食风尚;艺术手法层面,继承杜甫《丽人行》的铺排技巧,但将“长安水边多丽人”的贵族场景转化为市井共欢的平民画卷;思想内涵层面,在“富贵唐天宝”的类比中暗含警世之意,与白居易《江南遇天宝乐叟》的盛衰之叹遥相呼应。杨基作为元明易代亲历者,其诗中的太平景象既是对新朝治世的礼赞,也隐含着对繁华易逝的深刻认知。
以上为【上巳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孟载《上巳》诗‘秾艳羞桃李’以下八联,铺陈绮丽而不失气骨,视唐人体格仅隔一尘。”
清·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《上巳》排律如展《清明上河图》,‘珠翠落平坡’五字尤见匠心,与王世贞《西城宫词》‘零落宝簪卧草间’同一感慨。”
邓绍基《元代文学史》:“杨基此诗将祓禊古礼与明代市井风情结合,‘游人倾巷陌’的全民狂欢景象,实开晚明西湖七月半文字先声。”
以上为【上巳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