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冬至时在燕关极目远眺,
山谷中云雾吞吐气象阴森。
异乡独饮谁人与我共醉,
羁旅孤吟诗篇唯有自品。
风霜扑面催生苍老容颜,
梅柳迎人却触动思春心绪。
更激发泛舟江湖南归意兴,
极目远望楚岸林边的故园茅堂。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小至:冬至前一日,一说指冬至日
2. 燕关:指北方边关,点明诗人羁旅地点
3. 吐云山谷:云雾缭绕的山谷
4. 阴阴:幽暗貌
5. 独客:独自羁旅之人
6. 向人梅柳:拟人手法,指迎接人们的梅柳
7. 楚岸:楚地水岸,暗示诗人故乡在湖湘一带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通过"燕关眺望"与"楚岸林"的空间对峙,构建出北地寒景与江南春意的强烈对比。颔联"异乡盏酒"与"独客篇诗"的工对,深化了冬至日的孤寂体验。颈联"风霜老色"与"梅柳春心"的意象碰撞,既遵循物理时序又突破心理时空,在严寒中孕育着生命跃动的期待。尾联"南寻兴"的归乡渴望与"极目"的视觉延伸,将节令感受升华为精神还乡的永恒主题。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艺术魅力在于三重意境的层递转换。首联以"眺望深"确立空间张力,吞吐的云雾与阴森的山谷构成压抑的物理空间。颔联通过"谁相醉""只自吟"的设问与陈述,将外部空间内化为心理空间。颈联"风霜老色"与"梅柳春心"形成生命节律的对抗,在冬至阴极点燃春之希望。尾联"极目"动作完成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,茅堂楚林既是地理故乡更是精神家园。全诗在严整的七律结构中实现从实景到虚境、从物候到心象的升华,展现明代复古派"格高调逸"的审美追求。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李攀龙《明诗选》卷四:"仲默此诗,颢气雄浑,『入面风霜增老色,向人梅柳动春心』一联,深得杜陵家法。"
2. 清·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:"『向人梅柳』句,新而不佻,『极目茅堂』结得超远,是音节俱高之作。"
3. 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卷十一:"何信阳诗如《冬至》诸篇,原本少陵,而能自运沉雄之思。"
4. 近人邓之诚《清诗纪事初编》:"景明此诗,骨力在『吐云山谷气阴阴』七字,后六句皆从此生发。"
5. 现代钱仲联《明诗精华录》:"颈联暗藏冬至阳生之意象,于严冬中见春机,是何氏最擅长的矛盾修辞法。"
以上为【冬至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