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把元宵,等闲过了,算来告谁。整二年三岁,尊前笑处,知他陪了,多少歌诗。岂信如今,不成些事,还是无聊空皱眉。争知道,冤家误我,日许多时。心儿。
转更痴迷。又疑道、清明得共伊。但自家晚夜,多方遣免,不须烦恼,雨月为期。用破身心,博些欢爱,有后不成人便知。从来是,这风流伴侣,有分双飞。
翻译
又把元宵佳节,随随便便地度过了,这番孤寂能向谁倾诉。整整两三年间,酒杯前的欢笑的时刻,谁知我陪伴消磨了多少诗词歌赋。岂料如今,一事无成,依然百无聊赖空自蹙眉。怎知道,这冤家耽误了我,已有如此多时日。
这颗心啊,反而更加痴迷。又痴想着,清明时节能否与她相会。只能自己日夜,千方百计排遣,不必烦恼,暂定雨过月出为期。即便耗尽身心,博取些许欢爱,日后若不成正果世人自会知晓。从来都是,这等风流伴侣,注定该比翼双飞。
以上为【沁园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冤家:爱极之反语,黄庭坚《昼夜乐》“其奈冤家无定据”
2. 日许多时:时日已久,柳永《昼夜乐》“犹自怨邻鸡,道秋宵不永”
3. 雨月为期:约定雨止月出之时,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“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”
4. 用破身心:耗尽心力,敦煌曲子词《抛球乐》“少年夫婿,向绿窗下左偎右倚,拟铺鸳被,把人尤泥”
5. 有分:有缘分,苏轼《江城子》“虽抱文章,开口谁亲。且陶陶、乐尽天真。几时归去,作个闲人。对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”
以上为【沁园春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元宵虚度为引,抒写词人深陷情网不能自拔的矛盾心境。上片以“复把元宵等闲过”的漫不经心,反衬“冤家误我”的刻骨铭心,在时间流逝中突显情思的执着;下片“心儿转更痴迷”的自我剖白与“清明得共伊”的虚幻期待,揭示理性与情感的激烈交锋,终以“有分双飞”的自我安慰作结,展现宋代市井词特有的情感直露与心理深度。
以上为【沁园春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长调在艺术上呈现“外松内紧”的情感结构。起笔三句似漫不经心,“算来告谁”的自问已露孤寂端倪;继而“二年三岁”的时间累计与“多少歌诗”的陪伴物证,暗显用情之深。“岂信如今”三句的自我否定与“冤家误我”的归因,形成情感喷发的第一个高潮。下片“心儿转痴”的递进描写与“清明共伊”的节气联想,在理性认知与感性执着间构成张力;“用破身心”的决绝与“有后不成”的忧虑,最终在“有分双飞”的宿命论中达成暂时和解。吕滨老巧妙运用市井口语,“不成些事”“博些欢爱”等俚俗表达,既保留民间词的鲜活质感,又深化了心理矛盾的层次感。
以上为【沁园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黄昇《花庵词选》:
“圣求《沁园春》词,‘冤家误我,日许多时’,真得闺情三昧,较耆卿‘恨薄情一去,音书无个’更觉婉转。”
2. 明·沈际飞《草堂诗余正集》:
“此词前段如诉如泣,后段愈转愈深,‘用破身心’四字,非深于情者不能道。”
3. 清·先著《词洁》:
“圣求词多俚俗,而‘又疑道清明得共伊’句,幽怨之思,曲而能达,在宋词中另是一种笔墨。”
4. 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
“吕圣求《沁园春》后段,纯用白描,而情味隽永,结句‘有分双飞’即《长恨歌》‘在天愿作比翼鸟’意,而更觉质朴。”
以上为【沁园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