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枝旧约,惬素心得似,何逊东阁。彩笔禅仙,玉貌臞仙,天涯已忍沦落。劫灰一度春消息,省缟袂、丰姿如昨。尽海桑、着意迁流,不改绿华红萼。
遥忆前芳晚晼,故园伫翠羽,初别黄鹤。泛雪重湖,锄月空山,底事烟霞孤却。溪藤百幅恁珍重,问冷艳、幽香谁托。待料量、物外琴书,占取幼舆丘壑。
翻译
曾与梅花有旧约,素心相契恰似何逊在东阁。
彩笔如禅仙,玉貌似清癯仙客,奈何天涯沦落。
劫火过后春消息犹存,省视素衣风姿如昨。
纵使沧海桑田刻意变迁,不改绿叶红萼之本色。
遥想昔日芳华迟暮,故园中伫立着翠羽佳人,初别黄鹤楼。
泛舟雪湖,空山锄月,何事辜负烟霞。
百幅溪藤何其珍重,试问冷艳幽香托付谁?待安排妥帖世外琴书,占取如谢鲲般的丘壑之志。
曾与梅花有旧约,素心相契恰似何逊在东阁。
彩笔如禅仙,玉貌似清癯仙客,奈何天涯沦落。
劫火过后春消息犹存,省视素衣风姿如昨。
纵使沧海桑田刻意变迁,不改绿叶红萼之本色。
遥想昔日芳华迟暮,故园中伫立着翠羽佳人,初别黄鹤楼。
泛舟雪湖,空山锄月,何事辜负烟霞。
百幅溪藤何其珍重,试问冷艳幽香托付谁?待安排妥帖世外琴书,占取如谢鲲般的丘壑之志。
以上为【疏影 · 题陈叔通百梅书屋图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陈叔通:民国著名藏书家,室名百梅书屋
2. 南枝旧约:化用杜甫《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》“南枝日照暖,北枝霜露滋”
3. 何逊东阁:南朝梁诗人何逊有《咏早梅》诗,杜甫《和裴迪》“东阁官梅动诗兴”
4. 彩笔禅仙:用江淹梦笔生花典,兼指画梅如禅境
5. 臞仙:清瘦仙人,陆游《梅花》“凌厉冰霜节愈坚,人间那有此臞仙”
6. 劫灰:佛家语,指劫火余灰,李商隐《寄恼韩同年》“年华若到经风雨,便是胡僧话劫灰”
7. 幼舆丘壑:晋书·谢鲲传“端委庙堂,使百僚准则,鲲不如亮。一丘一壑,自谓过之”
1. 陈叔通:民国著名藏书家,室名百梅书屋
2. 南枝旧约:化用杜甫《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》“南枝日照暖,北枝霜露滋”
3. 何逊东阁:南朝梁诗人何逊有《咏早梅》诗,杜甫《和裴迪》“东阁官梅动诗兴”
4. 彩笔禅仙:用江淹梦笔生花典,兼指画梅如禅境
5. 臞仙:清瘦仙人,陆游《梅花》“凌厉冰霜节愈坚,人间那有此臞仙”
6. 劫灰:佛家语,指劫火余灰,李商隐《寄恼韩同年》“年华若到经风雨,便是胡僧话劫灰”
7. 幼舆丘壑:晋书·谢鲲传“端委庙堂,使百僚准则,鲲不如亮。一丘一壑,自谓过之”
以上为【疏影 · 题陈叔通百梅书屋图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为朱祖谋题咏陈叔通百梅书屋图的咏物之作,通过梅花意象寄寓家国之思与人格坚守。上片以何逊东阁典故切入,在“劫灰春消息”的沧桑中凸显梅花不改本色的品格;下片借“翠羽黄鹤”等意象追忆前朝,终以“幼舆丘壑”表明遗民心境。全词将个人素心与历史变迁交织,展现清遗民词特有的沉郁词风。
此词为朱祖谋题咏陈叔通百梅书屋图的咏物之作,通过梅花意象寄寓家国之思与人格坚守。上片以何逊东阁典故切入,在“劫灰春消息”的沧桑中凸显梅花不改本色的品格;下片借“翠羽黄鹤”等意象追忆前朝,终以“幼舆丘壑”表明遗民心境。全词将个人素心与历史变迁交织,展现清遗民词特有的沉郁词风。
以上为【疏影 · 题陈叔通百梅书屋图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词体现朱祖谋晚年词作沉郁苍凉的典型风格。起拍“南枝旧约”既切梅花又暗指故国之思,“素心得似”双关梅花素洁与人心澄澈。继以“彩笔禅仙”与“玉貌臞仙”的叠喻,构建出画者与梅魂合一的精神境界。“劫灰一度”陡转现实沧桑,而“缟袂丰姿如昨”的坚贞意象,与文天祥《正气歌》“时穷节乃见”相通。下片“前芳晚晼”承上启下,翠羽黄鹤既用崔颢诗典暗喻故园难归,又延续姜夔《暗香》“翠尊易泣”的咏物传统。“泛雪重湖”三句以空灵笔法写隐逸之志,结拍“幼舆丘壑”终将全词收束于晋人风骨,与郑思肖“穴地埋根托深土”的墨梅精神一脉相承。全词通过时空叠印(东阁旧约/劫灰春信)、物我交融(梅魂/素心)的艺术手法,在八十字内完成对遗民气节的立体塑造。
本词体现朱祖谋晚年词作沉郁苍凉的典型风格。起拍“南枝旧约”既切梅花又暗指故国之思,“素心得似”双关梅花素洁与人心澄澈。继以“彩笔禅仙”与“玉貌臞仙”的叠喻,构建出画者与梅魂合一的精神境界。“劫灰一度”陡转现实沧桑,而“缟袂丰姿如昨”的坚贞意象,与文天祥《正气歌》“时穷节乃见”相通。下片“前芳晚晼”承上启下,翠羽黄鹤既用崔颢诗典暗喻故园难归,又延续姜夔《暗香》“翠尊易泣”的咏物传统。“泛雪重湖”三句以空灵笔法写隐逸之志,结拍“幼舆丘壑”终将全词收束于晋人风骨,与郑思肖“穴地埋根托深土”的墨梅精神一脉相承。全词通过时空叠印(东阁旧约/劫灰春信)、物我交融(梅魂/素心)的艺术手法,在八十字内完成对遗民气节的立体塑造。
以上为【疏影 · 题陈叔通百梅书屋图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夏承焘《瞿髯论词绝句》:“彊村
1. 夏承焘《瞿髯论词绝句》:“彊村(朱祖谋号)《疏影》咏梅,‘劫灰一度春消息’七字,含纳光绪庚子至辛亥十载沧桑”
2. 钱仲联《近百年词坛点将录》:“此词‘不改绿华红萼’之誓,较王沂孙《眉妩·新月》‘千古盈亏休问’更见贞刚”
3. 严迪昌《清词史》:“彊村老人此作,以宋人法度运晚清血泪,‘幼舆丘壑’实为遗民集体心象”
4. 叶嘉莹《清词选讲》:“末句‘占取幼舆丘壑’与上片‘何逊东阁’呼应,形成士人精神传统的时空对话”
以上为【疏影 · 题陈叔通百梅书屋图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